然坏在他的手里。”
话音刚落,山腰之上一声梆子响,一排乱箭没有任何招呼的射下来,在外围的六道好手猝不及防,有数人当即中箭倒下,另有几人负伤。四面八方响起呐喊声来,众人被团团围住。
“这可如何是好?”李密大惊。
“不用怕。”危急时刻,叶竹君反而冷静下来“大家结成阵势,向山谷冲,能走一个是一个。”
此刻到处是敌人,若等到第二轮箭射下来,一个也活不了。众人都听叶竹君的调遣,一起向着前方冲过去。
身后无数的喊声追赶,林间火把照耀,一捧又一捧的箭射过来,不断有人中箭倒下,等到冲到前方唐军的拦截处。只剩下李密,王伯当,叶竹君和三个六道好手。六人情知若有耽
搁只有一死,拼力向前。拦截的唐军没有料到几人困兽犹斗,一面抵挡,一面有人喊道:“放箭,放箭。”
面对长矛,靠近不得的众人被一捧近距离施放的乱箭射中,李密脖子上中了一箭,跌倒在地,眼看活不了了。王伯当一声大喝,挡在他的身前,连中数箭,兀自不倒。叶竹君和三个好手被射的如同刺猬一般,叶竹君用刀撑在地上,大叫道:“魏征误我!”
死不瞑目。
第304章北伐
叶竹君阵亡,六道在关中苦心经营的势力毁掉了一半多。虽然李密没有透露迎春院的事情,为了安全起见,红拂还是悄然的离开了长安,回返江南。六道只留下余双仁隐蕺在长安的店铺中,伺机而动。
本意是通过李密的叛逃打击唐的士气,却损失了一员大将。武安福心疼不己,为叶竹君戴孝三日后,少帅军的先锋自南京出发,溯流北上。
唐和少帅军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王世充如约的让出了通往山西的要道,李靖作为统帅,带领五万人马过境河南,不日来到太原附近。李世民的大军正在这里驻扎。听闻少帅军的前部来到,早己经枕戈待旦,等候多时了。
登高望远,李靖不禁感慨道:“当年和少帅在这里攻打杨凉,转眼十年了,逝者如斯夫啊。”
身旁的叶效辨和薛仁贵跟随武安福的时间比起李靖来差的太远,不过也多有耳闻,薛仁贵道:“听闻少帅当年也曾在这里力抗突厥十万大军,一战而名闻天下。”
李靖道:“那一场大战我没有参与,后来听闻,也是后怕啊。不过除了少帅以外,那一战之后,李世民也崭露头角。如今他们一个是唐的秦王,一个是少帅,昔日兄弟,今朝反目,实在让人感叹世事无常啊。”
叶效辨道:“我听闻李世民也是人中龙凤,不知道李靖将军是否见过他,此人到底有何本事?”
李靖沉吟片刻道:“李世民,就好像一支锥子。他总是能找到你最脆弱的地方,一锥子扎下去。”
叶效辨和薛仁贵咀嚼着李靖的话,面露佩服之色。英雄相惜,往往比互相仇视更能激发士气。面对李世民这不败的秦王,少帅军的将领们,爆发出了高昂的战意。而和李世民的第一场遭遇战,就发生在晋州。
晋州,绎州,石州,乃是拱卫太原的三处门户。李靖大军由东南方来攻山西,第一战就遇到了把守晋州门户的唐军大将慕容三蕺。
慕容三蕺本是隋将,隋亡以后归降了唐,被任命为晋州刺史,防御河南方向的王世充,结果没有等到王世充,却等来了李靖。慕容三蕺并不蠢,否则也不会在乱世中苟活下来,远远望见少帅军的军旗,立刻紧闭城门,一面派人去跟太原求救,一面下令严加防御,闭门不出。少帅军倒也不急于攻打,将晋州团团围住,每日骚扰骂阵而己。
慕容三藏的使者来到太原,自然是添油加醋把少帅军的威势说的天花乱坠,生怕李世民不去救援。李世民听完使者的话,又看了慕容三蕺的信,笑道:“好个李靖,想要引我出动吗?”
李元吉一旁道:“二哥,怎么?难道我们不去救晋州吗?晋州乃是太原的门户,若是失守,少帅军长驱直入,可就麻烦了。”
李世民道:“元吉,你这就有所不知了。你说说看,江南到山西,有多远?”
李元吉道:“一千多里。”
“这么远的路途,十几万大军,要消耗多少的钱粮你可知道?”李世民道。
李元吉猛地开窍了,道:“二哥,你是想把他们耗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