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章无须多礼,平吧!”
三位宰相闻听这话固然是各有各的滋味,而赵佶更是暗责自己顾虑太多,态度不免更加诚恳了起来:“你和朕君臣相得天下皆知,而你如今年富力,执掌政事堂更是众望所归,哪来什么把持朝政之嫌?莫说朕一向勤政,就是那些臣
也并非你之党羽,你着实顾虑得多了。”
这是俅辞相之后第一次迈
福宁殿的大门,尽
只有区区几个月,却足以让他生
了一
极度陌生的
觉。他起
之后,目光很自然地和对面三人打了个照面。见阮大猷微微颔首,郑居中自得地一笑,而何执中的笑容却带着不少勉
的成分,他顿时对于此间的形势有了些微了解。然而,赵佶为何选择这个时候传召于他,他却依然心中无数。
“圣上意,臣铭
五内,而达夫之请却万万不敢领受!”这句话说完,
俅能够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聚集到自己
上的目光都多了几分说不清
不明的意味。”我朝自立国以来,便设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等职,到元丰改制之后,便以尚书左右仆
为首相次相,又以尚书左右丞和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为执政,正是为了杜绝一人独相把持朝政的弊病。臣德才更不足以担此重任,因此恳请圣上别选他人。”
此时已经到了寅时,俅登上
车之前,突然抬
望了望天,尽
明月当空,但满天星斗依旧熠熠生辉,并不为明月光辉所夺。他若有所思地轻轻叹了一声,随即方才坐上了
车。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
,他的嘴角微微上翘了一个弧度——百姓等闲是不会计较谁上谁下的,只要能够天下太平安乐富足,谁会
由谁执政?除非朝廷罢黜的真正是一个民望极
的人,方才会在民间引发真正地波澜,否则,那一
言蜚语
本算不得什么。
俅抬起
,目光正好和赵佶撞了个正着。从天
官家的
神中,他看到了许多旧日情怀,慌忙低下
掩饰过去。若是别的恩
,受了也就受了,没什么打
,但这样一件大事却万万不可小觑。毕竟,三人成虎的教训已经够多了。
“臣拜见圣上!”
远远望见福宁殿四周禁卫林立灯火通明,俅便微微低垂下了
,把事先打好腹稿的说辞稍稍过了一遍,然后方才
了一
气。事到如今,里
的三位执政在赵佶面前说了些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应该如何把事情的负面影响削减到最低,如何给天下人一个圆满的
待——赵鼎的用意虽好,却不能让人恶意猜度而坏了大事。
俅微微颔首,心中一
的同时,亦生
了几许歉意。人在其位,有的时候不得不
一些违心的事,而他
的很多事情,恰恰都是必须欺瞒这位君王的。君臣相得固然是世间佳话,但若真是相得到剖心袒腹的地步,那么,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一个臣
,即便他地
发
是好的。
此话一耳,
俅顿时
了货真价实的惊讶表情。若是没有早先想通的那番
理,只怕他稍稍推辞一番就会欣然接受了,但是现在他却不敢这么
。一人独相是赵佶早先也曾经暗示过的,那时候,赵佶对于蔡京的揽权和贪婪有些不满,又想到蔡京年老,方才
了这样的决定,而那时因为事情还不到那一步,他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可是,现如今这却万万领受不得!
好了,废话少说,还不快去命人取公服来?”
御座上的赵佶环视了一众人,这才用低沉的嗓音说
:“伯章,今日朕宣召你来,是为了政事堂相位虚悬的事。正如民间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主,所以,政事堂的位
也不能一直空缺下去,否则朝堂便会永无宁日,大臣们亦会心中不安。朕刚刚已经和三位卿家商议过了,何卿和阮卿都因为年岁太
力辞,所以朕有意以郑卿为代,但郑卿以资历太浅人望不够固辞,更对朕言说伯章你执政期间天下太平富足,在天下亦有人望,所以举你
任尚书左仆
,并
言需尚书右仆
之职!”
很快,车便到了宣德楼门
,自有内侍等在那里迎接。
俅吩咐了自家的仆人几句,几个内侍便上来簇拥着他往里
走,还有人展开了一袭披风盖在了他的肩上,又低声提醒
:“圣上说,
相公虽然年轻,却也得
惜
,所以命小人送来了这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