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万岁
因为得到了老太后的鼎立支持,秉承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惯例,在对内表明了不对那些异己的皇家叔伯清算旧账之后,延安郡王终于成为大宋皇家内定的官家,和以往的皇帝相比,他也只差没有进行正式的登基仪式而已。
延安郡王终于如愿以偿,有惊无险的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
总算是得偿心愿的延安郡王却没有那zhong得胜之后的狂喜,更是没有作为天子应有的自豪。
虽然他这个皇帝很快就要正式的登基,成为大宋名正言顺的官家,但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人都知dao,这个皇帝最多算是礼仪xing质的,并没有多少的实权,即便是任命从五品的官员也要得到太皇太后等人的首肯。
他费尽心机的来的这个皇位充其量不过是个摆设儿,虽然皇gong内外朝廷上下都是天子之礼,但是延安郡王这个还不是皇帝的皇帝却是心中有数,现在大宋真正的官家,真正的掌权者并不是自己,而是延福gong的那位太皇太后和资政殿上以司ma光为首的那几个老顽固。
先皇的尊号已经上来了,延安郡王甚至是看也没有看就表示赞同,老太后和那些大员们还在左右的细细研究那几个文字,看看是不是能够准确而又充分的表达出先皇之功业。
在延安郡王看来,作为大宋的官家,先皇明显是勉强合格的而已。先皇“不治gong事,不是游幸”生活也算不上是奢靡,也算是守成之人,但是大宋需要的是开拓之君,而不是守着祖宗的家业过日子。那尊号因为委实的可笑,说什么“绍天法古”真是笑死个人的。先皇两次变革祖宗法度,也算是法古?只不过先皇缺少帝王当有的魄力。不敢开罪那些官僚世家,这才把好端端的新法弄地不lun不类终于夭折;说什么“运德建功”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先皇数次兴兵讨伐西夏,不仅没有尺寸之功,反而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先皇的许多心思或许的好的,奈何缺少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为朝廷中的那些老朽所束缚。终于是一事无成。
延安郡王早就自己总结出先皇的成败得失,起码他个人认为这些自家闭门造车总结出来地经验教训是十分客观的。
“哼,若不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其实那时候不是叫zuo垂帘听政这个名词的,为了便于阅读才这么写的),我定然是要把司ma光苏轼那杆子家伙贬到蛮荒之地。再把勇于变革的王安石请了回来,富国强兵,征辽伐夏,成千古未有之大事,建万事不ba地基业…”
一味意yin的延安郡王也知dao自己想的太不靠谱。所有的这些想法只能shen埋在自己心底,因为太皇太后以及司ma光等人已经在为彻底的废除新法zuo准备,穷十年之功费万千之力辛苦建立起来地新法基础眨眼之间就要灰飞烟灭。
太皇太后甚至要自己任用那司ma光为宰辅之臣。还是说司ma光谨小慎微最是老成持国。新法党的失败必然要带来旧法党人的崛起,延安郡王对于类似这样地任命也是有心理准备的。最叫他不能接受的是,老太后和朝廷一致的赞成把苏轼调回,甚至一致赞同委任其为龙图阁学士与天子侍读,更是授予中书舍人之权限。如此一来,延安郡王不仅要每天见到那大胡子的苏轼,更是要对这个经常无礼的家伙zuo出请教学问的模样,更为甚者。就是寻常的圣旨也要这个一脸大胡子地家伙来起草。
尽guan这一切都不遂心意,延安郡王又能如何?有职无权的皇帝甚至是连自己的嫡系也没有的,只好一一的应允。
延安郡王把这些看成是强加在自己shen上地枷锁,恨恨的暗暗下定心思,终有一天。终于有那么一天,是要叫这些老家伙好看地。
“万岁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只是有些太急了的,事关重大,还是从chang计议的好…”文肝文定之已经是称呼延安郡王为万岁的了,虽然没有行君臣之礼还是如寻常日里的那般以浅礼相见,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同,毕竟万岁这个称呼不是甚么人都可以当的起的。而且一向以隐在暗chu1jing1心谋划见chang的文定之也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以前潜在yin暗之chu1zuo些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