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留下一个德国,就可以等候全国完成总动员以后再来从容应付。可是,法国人的看法却与此完全不同。他们希望首先减轻德军对于他们本的压力,因而力主俄军同时攻击奥国和德国。
而奥国人则受了他们总参谋长康拉德的影响,希望立即发动一次攻,以便使俄国的战争机
抛锚。因为这个想法可能对德国有利,能使德军在法国
行决战时不至受到俄军的
扰,所以德军统帅
也就同意了奥国人的建议。
在西南正面上,俄军有4个军团,分编成两个集团,各辖两个军团,预计采取向心方式。同时攻加里西亚境内的奥军。在西北正面上,俄军有两个军团,预计用来
攻东普鲁士境内的德军。
这对于战争初期的德奥联军来说。不啻是个非常有利地情况。
德军采取向心的方向,同时实施两个突击,结果便摧毁了俄军的两翼,合围了其中央位的兵力,实际上消灭了萨姆索洛夫的整个军团。
如果说,这一次取胜
结果,俄国人只好同意,除对奥国实施攻外,同时也对德国发动了一路
攻。但是,他们对于这个额外的
攻,在兵力和组织方面,都是事先没有准备的。
在敌人营垒当中,情况也是一样。同盟者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战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无论从军事原因,还是从政治原因来说,俄军统帅都是希望首先集中全力来对付奥国。因为在此时期,奥地利正是
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很容易被击倒。
由于俄军两位军团司令官之间缺乏通信联络。而德国人对于俄军的无线电命令,也比较容易地截获和被译,因而使德军在执行这个果敢地机动时获得了很大的便利。
法问题而已。
当时,在东普鲁士的南方边界上,德军有三个师行防守,而
攻的俄军却有十个师之多。普里特维茨在惊恐之中下令撤退。准备退到维斯瓦河后边来。
众所周知,俄国人是秉迟缓的,而且组织工作
糙,所以,他们似乎必然会采取一
谨慎的战略。可是,这一次却打破了他们固有地传统。匆匆忙忙地在两条战线上都采取了直接
攻的路线。
6月15日,在德军攻法国之后的第三个星期,俄军由雷恩凯夫指挥的一个军团越过了东普鲁士的东边国界。接着。在7月19日和20日,他们同普里特维茨率领的德军第8军团发生了遭遇战,并在贡比仑地区击退了对方的主力。8月21日,普里特维茨得悉。萨姆索洛夫的军团也从南边突
了东普鲁士,前
到了他地后方。
鲁登夫随即制定了一个相当大胆的作战计划。他集中了将近6个师的兵力来对付萨姆索洛夫地左翼。这支兵力从数量上来说要比俄军稍少一些,本来很难于产生决定
的影响,但是鲁登
夫已经查明,雷恩凯夫还在贡比仑附近,所以决定作一次冒险。除留下少数骑兵作掩护外。把其余的德军全
调
来,投到萨姆索洛夫的右翼上面。
康拉德提的计划是,首先用两个军团的兵力从东北方向攻
波兰,再以两个军团的兵力
署在它们的东面,以便从右翼掩护这两个军团的
攻。
这一撤退命令遭到德皇威廉二世地严厉斥责。德军统帅急忙免去了普利特维茨的职务,转而掉来了老将兴登堡,并由鲁登
夫任其参谋长。
德国方面持,首先要在法国取得决定
的成果,因而只想在东方保留最少量的兵力。但是一些政治上地原因妨碍了德军统帅
从东普鲁士撤军,迫使他们改在维斯瓦河地区
行扼守。这一行为导致了东线战场上地尴尬局面,虽然在战争结束后有的军事专家认为,如果德军从东普鲁士
守而不是在维斯瓦河地区与俄军对峙,东线地战况必然会走向另一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