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决胜(下)
第四十五章 决胜(下)
洪武二年正月十一。辛巳。【西元1126年2月23日】
太原。
不知为何。在今年冬天,河东北方一带——也即是太原附近——没有下一场雪。当数尺shen的积雪笼罩了关中平原的时候,枯黄色的色调却覆盖了太原周围。远方的崇山峻岭,也多是土黄的底色上有几点疤瘌一般的绿荫,生机渺渺的山峦透着一gu萧瑟的寒意,而山峦之下的太原城,却汇聚着从无数战士们shen上涌出来的、nong1烈得几乎要凝固起来的杀气。
数万大军此时已将太原城团团围定。近百门野战炮围绕着城池构筑了一dao难以逾越的火力线。城墙上的碎石横飞,守军被密如雨下的炮弹打得抬不起tou来。原本在城tou上,完颜银术可还放置了十余门火炮,希望靠着这些有着将军称号的神兵利qi来拖延一点时间。但城外的火炮阵地上仅仅四次齐she1,便把金军最后的一点依仗、唯一能排得上用场的守城兵qi,都打得无法再发话。
对手失去了所有的反击能力,大宋的炮兵们便更加轻松,一门门火炮将城墙上冒出tou来的战ju逐个点名,从狼牙拍到檑木,从堆起的砖石到冒着烟的油锅,都被围城的炮兵轰得粉碎。守城的金国士兵唯一能zuo的,就是躲在城墙背后,捂起耳朵、呆滞的抬tou望着一枚枚越过他们touding飞入城中的炮弹,等着城外的宋军最后来攻城。至少南朝军队在攻城的时候,他们的那些个令人肝胆俱裂的武qi应该不会再she1击的。
陆贾的将旗就在太原城的正东面高高竖起。这代表着他作为主帅正统一指挥着攻打太原城的战斗。作为镇西将军,陆贾的军衔是太原城下最高的一个。依照洪武朝通行的军事条例,当几支互不统属的bu队出现在同一个战场上时,除非枢密院下文特别指定,否则军衔最高的将领,将自动获得全军的指挥权。
这一点,与旧朝的惯例完全不同。自大宋立国的一百六七十年来,朝中因五代之鉴,对武将们严防死守。武将们也都被整治得循规蹈矩,几支没有隶属关系的bu队同时汇聚在一个战场上时,若是朝中没有指定指挥官,各支队伍就会自行其是,最多将领们会聚在一起商讨一下策略。但这样的商讨没有任何约束力,一个有着节度使阶官的二品大将,也无法强行指派一个从六品的进武校尉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且也没有哪个将领敢将不属于自己麾下的队伍随意调遣,而且就算他们的调派,只要不合意,低位的将领也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不加理会。
在旧朝君臣们看来,这样虽然会引起许多军事上的失误和遗憾,但总比一个武将籍此获得一支让他掀起叛luan的军队要强。一场战事的胜利与否,不会影响国家的存亡,但一个制度的错误,却迟早会让大宋陷入晚唐五代时的luan局。
不过赵瑜的洪武朝却gen本不需要担心武将叛luan的问题,一个分封就让所有武将的野心给疏导了出去。明明很容易就能坐上开国之主的位子,谁会冒着杀tou的风险,去博那个千万分之一的机会。堵不如疏的dao理,人人都懂。但也只有控制了海外大片领地的赵瑜才有资格这样去zuo。有分封制在,gen本不用去扯武将们的后tui,胜利才是赵瑜所需要的。陆贾便因此顺利的拿到了指挥权,在他的指派下,宣翼、野战,总计六个野战营,展开了对太原城最后的围攻。
太原城下杀得热火朝天,而就在太原城西四五里外一chu1矮丘上的guan木丛中,却有两名不属于jiao战任何一方的外人,正趴在树枝之中,向战场上观望着。他们隐蔽得很好,从外面稍远一点gen本看不到两人的shen影,只能看见一丛有一块隐隐约约的黑影。如果换个角度,也许还能看到有什么东西在树丛闪闪发亮。若是凑近了看过去,那竟是一片玻璃镜片在反she1着yang光。单筒的望远镜贴在眼前,却也不知他们是从哪里弄来的。
潜伏在guan木丛中的两人都是二十前后的年纪,相貌有几分相似,看起来像是兄弟,不过他们却是叔侄俩,都姓折,是西军将门折家的嫡脉。大一点的是如今折家家主折可求的儿子折彦野。而小一点的则是折可求的弟弟折可通——侄儿年纪还在叔叔之上。
折家是世代将门,在河东路的西北角,也即是云中地区的麟州、府州和丰州势力极大。早在五代末年,折家便割据了云中三州,当大宋建立,折家当先归附,被许为世镇府州。百余年来,云中折家北抗契丹,西镇党项,为大宋立下了汗ma功劳。其名号并不在zhong、姚二家之下。而从折可求上溯五代,还有一个更加有名的人物。那位嫁给了宋初名将杨业杨无敌,也即是后世杨家将中的佘赛花佘老太君其实便是姓折。不过以讹传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