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48%;2006年全年销售花炮3873万箱,实现销售额51亿元、创税82亿元,占了财政税收的533%。花炮生产属于高危行业,一起安全事故很有可能就炸飞一批官帽,难不成因为这个浏阳就不办花炮企业了?没有这些花炮企业,哪来的中国花炮之乡?又哪来的一年15亿的税收?”这是薛明汉在崇山当县委书记时批评一些只守业不创业一把手时,最爱举的一个例子。
薛明汉这种不怕事、爱干事的性格,深得省市领导欣赏,即便有时惹出些麻烦事情来,领导也不会大发雷霆,而是嘱咐他在干事创业的同时,注意协调好各层面的关系,尽量麻烦事小一些少一些。
与上面的一片叫好声不同的是,薛明汉的这种做法在当地干部中引来的却是不满,很多人说他为了出政绩不顾下属的死活。举个例子吧,当时薛明汉引进一个机电生产项目,但在征地时却极不顺利,群众意见挺大,三天两头集体去市里上访,又是联名写材料寄到省委、省信访局、省政府、省国土资源管理厅等,搞得上至县长,下到县信访局的一般干部,个个为了息访东奔西跑,忙得是晕头转向。尽管如此,薛明汉还是坚持要引进那个项目。他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愿解决问题的干部。后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全力协调下,民愤平息了,项目也落户了,但一些干部对薛明汉的意见也就因此落下了。
薛明汉的妻子雪依凡不满丈夫的做法。作为薛明汉的妻子,她为丈夫不做守业者而做创业者感到自豪,但是,她又不想看到丈夫因为干事创业锋芒毕露,今天得罪这个,明天得罪那个,成为下属的众矢之的。所以,她时不时地会和薛明汉争论一番。就在薛明汉到峡川来上任之前,雪依凡也千叮咛万嘱咐,要薛明汉收敛一些。得知薛明汉要把峡江大桥建成峡江市的标志性建筑后,雪依凡又劝他别去碰上一届定好的市长工程,以免造成党政班子的不团结。但薛明汉呢,依然是坚持到底。从某个角度说,也正是薛明汉的这种性格成就了他的今天吧。易竹刚老书记就曾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只是一个守业者,你做到县长这个级别就已经到顶了,别说市委书记,就是县委书记也没你的份。
这话,薛明汉信。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薛明汉、雪依凡、王一名、邹放、谢三强及谢三强的一名助手,共六个人,分乘两辆小车前往崇山看望易竹刚老书记。
平日门可罗雀的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易竹刚很高兴,叫唤着要老伴去菜场买这买那。易竹刚夫妇都是离退高干,组织上有意给他们安排一个保姆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但被易竹刚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已经不在其位了,自然也就不该再享受那般待遇。
薛明汉不放心易竹刚妻子一人去菜场,便叫雪依凡一起同行。谢三强呢,也挺灵光的,吩咐他的助手开车一同前往。
“让他给你们当司机兼小工,帮忙提提菜什么的。”谢三强说。
邹放也很高兴,自从易竹刚身任要职之后,他和易竹刚就少有联系了,直到易竹刚退下来之后,彼此的联系才慢慢地又密了起了。易竹刚回崇山老家养老后,邹放和易竹刚见过两次面。一次是易竹刚退下来的那年春节,他怕习惯了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易竹刚,习惯不了突来的冷清,初一那天特意带着老伴赶到崇山,陪易竹刚说了一天的话,下了一天的棋。第二次是去年,当时易竹刚住院疗养,邹放过去探望。两次见面,易竹刚都表达了他想到峡川看看他这个师傅的意愿,但无奈疾病缠身,总也不能成行。这次见了面,师徒二人又是挥毫泼墨探讨书法,又是楚河汉界,杀得昏天黑地。
看到易竹刚和邹放俩人这么高兴,薛明汉把谢三强拉到一边,称赞谢三强这个点子好,哄得两位老人这么开心,要谢三强以后多找机会让他们师徒会面。谢三强想了想,说要不我在金水花苑给易老留套房子给他们使用,这样易老和邹先生要见面就方便多了。薛明汉觉得这办法可行,但易竹刚肯定不会同意的,况且目前他在峡川尚未打开局面,这样做有些不妥,就跟谢三强说现在峡川乱糟糟的,易老住过来心里也不会舒服,这事以后再说。谢三强知道薛明汉的意思,当即换了话题,跟薛明汉汇报了一些大桥工程的事情。
中午的菜是雪依凡一手操办的,烧得非常的好,谢三强和邹放吃后连连夸赞,就连一向吃菜很挑的易竹刚也给了很高的评价,说雪依凡的菜是色、香、味俱全,有一级厨师的水平。
“依凡,烧菜能得到易老肯定的人可不多,可见今天你是用了心的。”薛明汉也对老婆跷起了大拇指。
“那是,我可是把我平生所学的全都使出来了。”停了下,又说“咦,你什么意思,听你这话的意思,岂不是说我平时给你烧菜都是没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