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位子,三个人,是不好平衡。"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为他争取一下。"
"那我先谢谢韦书记了。"
"彼此彼此!"
两人分手后,何东阳心里一直郁闷,这郁闷不是因为吴国顺,吴国顺的事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使他感到意外的是丁志强,他为什么会这样呢?虽然那是真实情况,在正常情况下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研究倒也无妨,但如果作为反击孙正权的一个理由,就成了问题,他无形中成了丁志强手中的一发攻击孙正权的子弹,孙正权一定会对他有成见。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韦一光为什么会告诉他这些呢?按理说,这是书记办公会上的事,他作为副书记要坚守秘密才是,他告诉自己,目的又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关心他,同情他?非也!他这样讲的目的一定是想激起他对丁志强的愤怒,产生内讧。何东阳早就听说韦一光上面有人,他从省委宣传部下到金州,当了不到两年纪委书记,就成了市委副书记。不过,平心而论,何东阳觉得韦一光有能力,也有水平,为人倒也谦逊和蔼。只是有人私下议论,说他很有野心,此时看来,果真不假,莫非他觊觎着市长的位子,想制造出一些事端来挤走丁志强,好取而代之?真是世事难料,人心叵测,他不得不防着点儿,不能刚刚让丁志强当枪使过,又让韦一光再当枪使,否则,他就太弱智了。
何东阳决定在孙正权面前洗刷一下自己,把丁志强强加于他的东西当着孙正权的面儿撕掉,否则,孙正权一定会认为自己与丁志强沆瀣一气,在私下跟他作对。如是,将会对自己以后的前途大大的不利。但是,如何消除留在孙正权脑海中的这些负面印象?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他必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在汇报工作时不显山不露水地讲出来。倘若直接找上门去,见了孙正权,就开门见山噼里啪啦地去说,非但洗不清自己,搞不好还会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坏印象。想了想,他觉得应该给孙正权汇报一下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以及现在取得的成绩,还有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问题。恰好,前几天他对外来企业搞过一次调研,从数据上可以证明,这些企业生产良好,从而也说明招商引资的成果很显著。这项工作虽然由政府主抓,但政府是受党委领导的,他直接找孙正权汇报,无疑是向党委靠拢的一个表现,也是亲近孙正权的一个机会。何东阳凭自己的经验得出,对常给自己汇报工作的下属,在情感上相对亲近一些;对不常给自己汇报工作的下属,自然会疏远一些。汇报工作,无疑是上下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纽带。
何东阳让秘书落实了几组数字,大概理了一下思路,下午刚上班,他就给孙正权打了一个电话,请示一下他有没有空,想过去汇报一下工作。孙正权说,正好有空,你来吧!放下电话,他就匆匆向市委赶去。
何东阳很少向孙正权单独汇报工作,不是他不想跟孙正权亲近,主要是前面有个丁志强,他要跑得太勤了不免会让丁志强有想法,到时候搞得大家都不愉快。现在,他必须要改变过去的想法,不能让丁志强把自己卖了还帮着他数钞票。
令何东阳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向孙正权简单地汇报完了招商引资工作以及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后,孙正权高兴地说:"东阳,你的工作做得不错,值得肯定。"
何东阳心里一阵高兴,就说:"谢谢书记鼓励,有成绩,也是在您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还望书记以后多多批评指导。"
孙正权说:"有成绩也是集体领导的成果,不属于我一个人。还有,你觉得我们现在的投资环境怎么样,还有没有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地方?"
何东阳明白,孙正权话中有话,这正好给了他一个洗刷自己的机会,就说:"要说我们的投资环境,除了地理条件上不占优势之外,别的都不错,一是我们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二是我们这里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工资待遇也比沿海一带低得多,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三是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如果明年我们金州市能争取到全国精神文明示范市的光荣称号,无疑会提升我市的品格,反过来也会促进招商引资工作。"
孙正权听着听着,脸上渐渐有了喜色,听完了正色道:"听说你上次好不容易引进了一个外商,结果被扫黄打非扫走了,有没有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