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市chang去党校学习了
一。书记请来了尚方宝剑
孙正权这次上省城主要是参加省委扩大会议,会议开了两天,会后孙正权留下来要给省委汪书记单独汇报一下工作,又等了一天,第二天早上省委办公厅才安排他与汪书记见面。
会议期间,金州的群众上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议论焦点,说金州市政府太差劲了,人家穿着孝服来上访,市chang都不接待一下,太没有人情味儿了。也有的说,现在的群众工作不好zuo,轻不得重不得,动不动就搞上访,而且花样越来越多。有一个地方,因为土地纠纷问题,一个村的村民一起chang跪在乡政府门前,不答应他们提出的条件就不起shen,害得乡党委书记和乡chang也被罢免了。孙正权听到这些议论,脸上一阵阵发烧,心里不是个滋味,这毕竟是自己guan辖的地方,下面tong了娄子,无论怎么说自己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他来省上开会之前,已经从网上看到了这则消息,也看到了网民们一些过激xing的跟帖。他当时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有些暗自高兴,上次他与丁志强有过一些小小的moca,就是从那次moca中他才发现,丁志强太自以为是,太有点儿老虎的尾ba摸不得,稍微批评他两句,他就以另外的方式进行反驳,这哪里像个二把手?
过去,他一直以班子的团结为主,在不影响大局和原则的前提下,尽量迁就丁志强,没想到这zhong让步反而助chang了他的霸dao,让他越来越不把自己这个书记放在眼里了,就是想找个机会好好收拾一下他,让他找到二把手的准确定位。网帖的出现正好是个机会,也好煞煞他的嚣张气焰,让他看看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内bu有了矛盾,他完全有能力在内bu解决,如果张扬出去,不仅有损金州的对外形象,也会影响他这个市委书记的声誉。想过了利弊之后,他又想这个网帖究竟是什么人搞的?从稿子的前后次序上可以看出来,正面反映扫黄打非的,是前一天发的,群众上访的批评xing文章,是第二天发的,这一正一反,一扬一抑,固然是在维护他的领导权威,树立他的领导威信,却也很明显地看出了文章的倾向xing,那就是想把丁志强一脚踩下去。由此也不难判断,这个发帖的人,就是丁志强倒台后受益最大的人。
按着这一逻辑推论下去,他首先想到是就是韦一光和何东yang,因为只有他俩才有取而代之的可能。他对何东yang的看法是有能力不张扬,重实际轻浮夸,又因务实和过分谨慎,略显魄力不够。这zhongxing格的人,一般不会捣弄是非,也很难使出这样的yin招。但问题是他曾与何东yang有过一次亲切的谈话,那次谈话,就是暗示何东yang不要怕,该与丁志强对着干的时候就对着干。此后不久,就出现了网帖,是不是何东yang受了他的鼓动,才下了如此狠招?
另一个怀疑对象就是韦一光。他觉得韦一光这个人脑子够用,人也灵活,就是工作有点儿浮,这当然也与他从事的工作有关,党群工作本来就是务虚的多。他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水平高,口tou表达好。他知dao韦一光与丁志强的关系一直是面和心不和,韦一光好几次还在他的面前暗示过,说金州不能有两zhong声音,要防止丁志强的权力膨胀。韦一光能看到问题的这一层,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政治tou脑和min感xing,当丁志强出现了工作的破绽,出手反击,然后再试图取而代之,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何东yang与韦一光这两个人,他不能确信是谁,但也不好排除谁,当然也不能排除还有第三人。不guan是谁,他觉得这zhong以牺牲金州声誉为代价,来换取个人利益的zuo法不可取,这样的人不可用。他今天能对丁志强如此,谁能保证明天不会对自己也如此?
在来省上开会之前,他本想找丁志强谈一谈,但一想起上次书记办公会上丁志强的那zhong态度,他就想再观望一下,看他惹出luan子后怎么收拾?后来他听秘书说,丁志强来过韦一光的办公室,让宣传bu的人去省城扑火。他只暗自一笑,心里却越发对丁志强有了看法,你到市委来了不找我,说明在你的眼里gen本就没有我,既如此,我还有什么理由为你capigu?你点的火,你自己灭,你出的luan子,你自己解决。这几天会议上,当他听到其他地市的领导纷纷扬扬,就已经下了决心,想建议省委调一下班子,最好把丁志强调出去,免得以后工作起来疙里疙瘩的不顺心。
第二天早上,按约定好的时间来到了省委书记的办公室,书记汪雪峰客气地说:"来来来,正权,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汪雪峰是他的老上级,对下属向来很随和,孙正权见了也不怎么拘束,就说:"没有,没有,多待一天,正好在省城看望了一个老乡。"开场白过后,他便很快转入正题说,"汪书记,我是来向您负荆请罪的,这一次,金州的群众上访事件没有chu1理好,给您添麻烦了。"
汪雪峰这才严肃地说:"给我添麻烦?添的什么麻烦?谁出的问题谁承担,承担不了就下课。"
孙正权看汪雪峰一脸严肃,说出的话句句都很严厉,心里不免有些胆怯,说:"要说直接责任是丁志强的,当然我也有责任,没有zuo好班子的工作,才导致了这样的后果。"
汪雪峰却没有接他的话茬儿,开门见山地说:"网上的文章你都看了?是不是事实?"
"看了,那篇报dao是事实。"
"看来网上的文章并不是毫无gen据的,我也让信访办公室zuo了he实,调查的结果表明,你们金州的确在旧村拆迁时出过人命案,而且上访群众要求去见丁志强却见不上,他在忙什么?问题出了,如果你们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zuo好安抚工作,也不会引发网络事件。现在倒好了,经网络到chu1一转载,给省里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不明事理的人,以为我们的干bu素质多差。"
孙正权忙点tou说:"书记批评得对,是我们的工作没有zuo细,才导致了这次的恶劣影响。群众上访的那天,丁志强不在政府,常务副市chang何东yang去会见台商时看到了上访的群众,当面向他们dao了歉,并答应了他们提出的所有要求。我以为这事儿都过去了,没想到又上了网络,造成了这么大的负面影响。样板工程是丁志强同志一手主抓的项目,我过问得少了些,才出了如此差错。"
汪雪峰这才缓和了语气说:"正权呀,不是我批评你,该抓的还是要抓,决不能放手。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新形势下的民主监督渠dao多zhong多样,网络监督成了一zhong重要的手段,我们要经得起民众的监督,经得起大家的评说。最近,我也常想,媒ti上一旦曝出某些人贪污腐败,曝出我们政府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误来,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民怨与公愤?这主要说明我们党员干bu中的一些人的确与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老百姓对他们有意见,一旦有了这样一个发xie的窗口,就会把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所有不满情绪统统发xie出来。所以,我们的工作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经得起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书记说得对,我一定照办。另外我还有个想法,这次网络事件对丁志强同志的负面影响也很大,我怕以后他在金州不好开展工作,从关心爱护干bu的角度出发,建议汪书记考虑一下,能不能把志强同志调到另外的地区或者bu门,这样可能对他好一些。"
汪雪峰沉思了一会儿,才说:"恐怕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吧?是不是你与他的合作不够rong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