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江北是江北大学第一位公开自己博客的教授,在金江市,政协委员公开自己的博客,征求民声民意,在博客上跟群众,黎江北也是第一人。不少新闻媒
还报
过此事,说他开了一个好
,这样才能让人们更广泛地了解与参与政治决策。当然,也有不少批评意见,有人说他哗众取
,有人嘲笑他作秀,想借此炒作自己。黎江北不为所动,他始终认为,利用网络快捷、方便、能听到真话的优势,可以使自己更好地跟百姓联络与
,更广泛地了解民心民意。
"网络时代宽松的利益表达,将生民意型决策时代的来临。"这是他接受一家媒
采访时的坦言。
从这句话里,黎江北似乎意识到什么,他忽然明白,今天舒伯杨找他,不只是代表政协这个组织,更多的,怕是在替委员们跟他谈心。他的心里涌上一层,这些年,他在江北委员们当中,向来是一个
人
,也是一个
心人
,这
心不是靠权力形成的,而是靠他的
情,还有思想。
当时去见庞书记的三个委员当中,就有孔庆云。
黎江北的心情慢慢沉静下来,舒伯杨这番话,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份,还有与
份同在的责任。舒伯杨说的那份提案,是
节前他跟金江教育界几个委员联手提
的,内容就是对江北
教的成果重新评估,特别是扩招以来
现的诸多问题,必须引起
度重视。里面还对省上兴建的闸北
教新村提
质疑,特别是围绕闸北
教新村引起的新一
教投资
,他们提
了与省政府截然不同的观
。这份提案被省政协称为"
教一号案"。收到提案后,政协迟迟不表态,后来黎江北找到省府周正群那儿,周正群也不表态,激动之下,他跟三个委员直接去找省委书记庞彬来,在庞书记的过问下,这份提案才转到有关
门,并
程序上报了全国政协。但是时至今日,关于这份提案,私下议论的多,正式答复的文字,黎江北却还没收到。
黎江北看着舒伯杨的脸,沉默了好长一阵儿,才:"好吧,谈工作吧。"
"能透得详细一
吗?"他求助似的盯住舒伯杨。
"江北,过几天调研组就要到了,这次任务艰,困难重重,你一定要把委员们的心声反映到中央,要
合调研组,拿
最有说服力的报告。"说到这儿,舒伯杨停下来,直视了黎江北片刻,然后轻声
:"懂我的意思吗?"
黎江北打开电脑,登录到自己的博客,果然见博客上新增了不少留言和评论,浏览一遍,其中两条引起他的重视。
舒伯杨轻轻摇。省委已经作
重要指示,关于江北大学校长孔庆云涉案一事,目前属于严格保密阶段,消息控制得十分
,除了
参与案件的几个人,外人很难打听到。再说,作为秘书长,他也不能
打听,这是原则
的问题。可黎江北问得如此恳切,他又不能不拒绝得太
。
度。江大是我省校界一艘
舰,在全国排名第11位,是教育
今年确定的重
教学改革单位,也是全国政协要调研的重
院校之一。这个节骨
上,孔庆云同志却…"舒伯杨本来是用公事公办的
气在说话,说到这儿,嗓
一哽,说不下去了。
跟舒伯杨告别后,黎江北并没回学校,自从他辞去江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除了上课或开会,他就很少到学校去。为方便工作,江北大学提在校外给他租几间办公室,黎江北拒绝了,他一个人住一
100多平米的房
,妻
和孩
都不在内地,正好可以用来办公。平日,他的几个助手都在他家办公。
"江北,这事儿能不能不谈?"他也用同样恳切的态度问。
他郑重地看着舒伯杨,若有所悟地。
黎江北没有心思听这些,江北大学到底有多重要,他比谁都清楚,他现在只想知,孔庆云校长到底犯了什么事儿,为什么纪委要在这
时候将他带走?
回到家中,助手小苏说,他博客上有几条留言,请他看看。
"江北啊,这次你参加调研组,可是费了一番周折的,你也知
,你提
给全国政协的那份提案,
层很重视,也正是因为这
,我才执意让你到调研组来。这些年,你为政协的调研
了很多工作,特别是
校教育及改革方面,你的提案总是能引起很大反响。不过江北,这次调研不同往常,这次是全国政协的重
调研项目,是为两会作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