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接着讨论,围绕冯培明刚才的讲话,委员们各抒己见。师范大学刘教授是典型的书呆,刚才他虽也在笔记本上记着,冯培明讲了什么却一句也没记下。他第一个发言,谈的竟是
校教师的待遇。他说:"改革开放多少年,其他行业职工的收
都增长了,生活
平也大大提
。唯有教师可怜,工资虽然在涨,但与
价上涨幅度相比,工资的涨幅实在让人寒心。"他以自己为例,说过去他的住房条件在金江市算是上等
平,三
人,58平米。现在呢,他们老两
住65平米,虽是多了7平米,但与金江市的整
住房条件相比,显然是到了末
。"房价飞涨,
价猛增,我一个教授,苦了一辈
,尚且买不起一
房,你说教师这行业,还有什么
引力?"
这天的黎江北只讲了三分钟,就一个问题,委员的责任。
连着看了几张,黎江北不敢看了,他终于明白,今天来的委员,都是带着问题来的,这会要是控制不好,就会成为一个诉苦会,问题反映会。就在他犹豫着要不要把纸条往上传时,突然伸过来一只手,将他手里的纸条拿走了。黎江北抬起,就见舒伯杨的目光正对在他脸上。
他说:"委员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言也好,提案也好,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更应该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优势,加同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反映各方面的真情实况和不同群
的愿望要求,推动群众关心的
问题得到解决,维护好群众正当利益。
教界委员应该时时刻刻把
教事业放在首位,要敢于反映
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敢揭短。揭短是为了帮助政府寻找不足,解决问题,说穿了,揭短也是为了发展,为了更好地促
和推动
教事业。"
,冯培明就变得不自然了,至少,底气没刚才那么足,声音也没刚才那么洪亮,他草草讲了几句,讲了什么,自己也不大清楚。不过有一
他很清醒,关于孔庆云,关于江北大学,他一个字没提。
此话一,全场肃然,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只要提到纪委,总给人以丰富联想。
刘教授最近正让房的事闹得心
,他所在的那一片要拆迁,
开发商给的政策,他的旧房在原地还换不了新房一个卧室,往郊区搬他又不乐意,所以就把牢
发到了会上。
夏闻天站起,再次扫了一
会场,
:"首先我向大家检讨,今天到会迟了,我从医院往这边赶时路上堵车,但这不是理由,请大家批评。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很
黎江北的发言引起会场一阵儿动,台下响起一片嗡嗡声,因为是讨论,坐在主席台上的冯培明也不好说什么,后来见委员们话题越扯越远,他提醒
:"大家不要走题,一个一个谈,注意会场秩序。"
接下来发言的是省委党校的林教授。林教授不愧是党校的,政治平就是
,他顺着冯培明的话,又往
里讲了三
,旁征博引,
浅
,逻辑严密,条理清楚,就跟课堂上讲课一样。但是会场气氛却有些
,后面列席会议的几位委员好像不大
听林教授讲这些,竟写了纸条传过来。黎江北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着:这次选派委员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民办大学的委员没有资格参加?还有一张写着:不同级别的
校享受着不同的政策,这次搬迁,江北大学享受的优惠政策最多,而长江大学到现在连教学地址都落实不了,这问题为什么不谈?
会议开了将近三个小时,列席会议的委员们到后来真是提了不少尖锐问题,其中就有委员提,江北大学作为江北省最
学府,校长神秘失踪,社会传言纷纷,孔庆云校长也是政协委员,政协应该
面澄清事实,抵制
言。
冯培明非常严肃地说:"这个问题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孔庆云到底了什么事,纪委会给大家一个说法。"
坐在台下的夏闻天面表情动了几动,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沉默,会议快要结束时,冯培明征求他的意见:"夏老有什么指示?"
舒伯杨似乎在责怪他,又似乎在暗暗提醒他。
黎江北发现,刘教授讲这些的时候,舒伯杨不停地冲刘教授使,但刘教授大约是心里太堵了,也不
在这样的会上发牢
合不合适,
本没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