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蔡runshen骆姐chang骆姐短地叫着,又说些了乡下趣闻轶事,骆怡沙知dao他不仅仅来认老乡的,问是不是要找甫迪声。蔡runshen这才说dao:“有个材料,甫市chang要得急,送来给他审阅。”
骆怡沙就批评起自己的丈夫来:“这就是老甫的不是了,休息时间还让你来送材料。他就是这么个人,自己工作死认真,对手下人要求也格外严格。我都不知说过他多少次了,他就是听不进去。你们跟着他,可不轻松哟。”蔡runshen说:“严是爱嘛,严一点,对我们手下人的成chang只有好chu1,没有坏chu1。”骆怡沙点toudao:“你有这个想法就好。领导嘛,总希望自己的下属不断成chang,早日进步。”
蔡runshen当然不愿多说自己,转移话题dao:“听说骆姐对奇石珍玉颇有研究,什么时候招收研究生,我也来报考。”骆怡沙笑dao:“我的研究所还没来得及开设这样的课程呢。莫非你也有这方面的造诣?”蔡runshen说:“哪谈得上造诣?也就平时下乡,路遇好溪好涧,见有漂亮石块,爱不释手,偶尔带些回来,有空时玩赏玩赏,也是zhong莫大的享受。”
原来蔡runshen偶尔通过内线获悉,甫迪声因地质专业出shen,平时喜欢玩石tou,家里收藏了不少玩石。不过shen为领导,甫迪声不想让人知dao自己这个爱好,总是讳莫如shen。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弄得大家都来玩石tou,谁给你干工作,谋事业?碰上有人问及此事,也就矢口否认,最多承认夫人有这方面的不良嗜好,与他无关。这个情报太重要了,蔡runshen动起心思来,上了几回玩石市场,又到城外河里捡回两袋石tou,买几本相关书籍,对照着把玩起来。渐渐有了些小心得,这才敢上甫家来说岩论石。想不到蔡runshen不仅是自己老乡,还是丈夫同dao,骆怡沙格外高兴,邀请他去看甫迪声收集的玩石。一进书房,便见窗台屋角,几上案间,到chu1布置着大大小小的奇岩异石。特别是两面嵌入墙里的大bi柜,上面的石tou更是形态各异,或瘦,或漏,或透,或奇,或皱,或丑,真可谓一石一世界,一岩一亘古,让人眼花缭luan。蔡runshen双眼大睁,赞叹dao:“怪不得有人要说,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过去我只听说现代爱国人士沈均儒先生曾辟有与石居,名重一时,今天见了骆姐的石室,才算真正开了眼界。”
家有爱石之人,玩石赏石,还会论石,骆怡沙耳濡目染,也对石艺和相关知识有了一知半解,说:“爱石藏石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了。唐朝宰相牛僧儒就有石癖,一生酷爱雅石,待之如宾友,视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沈括呼石为兄,米芾拜石为师,更是有名的石痴。陆游也于石情有独钟,感叹说,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蔡runshen附和dao:“是呀是呀,这世上,最坚者石,最灵者人。只有人石jiaorong,才可能达到通灵至境。”
这话等于说,拥有坚石的人就是灵者,骆怡沙自然爱听,说:“说得有dao理。本来嘛,人爱石,抚玩品赏,以石自适,真正目的是感xing内省,解除xiong中磊块。”蔡runshenshen以为然,又扯上甫迪声:“骆姐藏了这么多宝贝在家里,甫市chang肯定shen受感染,只怕一不小心,也成了玩石专家。”骆怡沙口径与甫迪声无异:“他一天到晚忙得pi眼冒烟,哪还有兴趣光顾这些玩意儿?不像我搞了这么多年玩石收藏,见了石tou就亲切。”蔡runshen说:“政府总有zuo不完的工作,甫市chang又搞的常务,自然不轻松,骆姐要劝他多注意休息。文武之dao,一张一弛,车子跑的时间chang了,还得停下来加油上水呢,何况人为血rou之躯,转久了,转累了,也该停一停,养足jing1神,蓄势待发,不然哪来jing1力继续革命工作?”骆怡沙说:“我也是这么说老甫的。他偶尔也有闲下来的时候,如果又碰上心情不错,也会溜进石室,东瞧西望,转上两圈。”蔡runshen说:“甫市chang学养shen,品位高,对玩石一定有其独特见解。”
“我可还没发现他有过什么独特见解。形象的造型石,诸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之类,他还认得出来。稍稍抽象点,就不知所云了。”骆怡沙说着,从bi柜里取下一方石tou,递到蔡runshen手上,说:“你看看,这是什么?老甫就喜欢这块岩石。”
这是一枚光hua细腻的雨花石,上有清晰的图案。端详了好一会儿,蔡runshen才渐渐看出些名堂,上面不是花树鸟兽,也不是山川河liu,而像一个篆ti汉字,说:“这不是仁字吗?”骆怡沙点toudao:“你眼力真好。”蔡runshen说:“不是我眼力好,是我有一位擅chang篆刻的朋友,我见他的篆刻作品里面的仁字,就是这个样子。”
要说bi柜里,还真有不少图案耐看的纹理石,如松如竹,如ju如梅,如鸟如虫,生动而又形象。另有好几枚晶莹剔透的美玉,色泽天成,瑰丽温run。甫迪声垂青这枚仁字石,确实有些意味。蔡runshen也就发挥dao:“本来孔子思想的he心就是仁,他老人家一贯强调仁者爱人,里仁为美。孟子进而发展为仁政的政治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和以德服人,以德王天下。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