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受形势迫使抓guan中重建
被环境驱动唱重教高调
县委吴书记放弃抓工业,设计出“爱民富民工程”确实引发了我一些大政方针方面的思考。
我们大家常常看到,一些报纸上经常shen恶痛绝地报dao,说有的地方只要换了领导,新上来的人为了快出政绩,上了任就要另搞一tao,干了不少“张书记修李书记扒”的劳民伤财的蠢事。往往言之凿凿,激起一些知识分子的义愤,接着口诛笔伐,严厉声讨。现在考虑到,这zhong说法要么是前任领导对记者的授意,要么是一些书生的迂腐之见。不能否认确实有“张书记修得好李书记扒得错”的,但不能以偏概全,对“张书记办的错事”也不让“李书记纠正”一律说成是太岁tou上的土,谁也动不得。因为,说这zhong话的人不在台上,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地方的最高chang官,不考虑自己怎么干,干什么,那肯定不是一个清醒的领导。历史和现实的局限,不可能每个人zuo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上一任的领导修的东西,如果下一任感到影响了发展大计,那么即使扒了又有什么不可?在这方面,有许多与他们想象得正好相反的例证。
大的如mao泽东主席,解放以后,一直判断要打世界大战,在“文化大革命”后期,zuo出了“shen挖dong、广积粮、不称霸”的决策,全民皆兵,chang期备战,把兵工企业全都搬到了山沟沟里。几十年折腾下来,国家不知损失了多少个亿!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上台后,gen本不去shen山沟,而是跑到shen圳画了一个圈,那可是mao主席他老人家准备打仗的前沿阵地,现在倒成了改革开放的热土。
中的如20世纪70年代鸭yang油田开发后,国家决定就地建一个炼油厂。当时鸭yang地委书记是个农民出shen的人,对土地一往情shen。省领导向这位地委书记安排建设炼油厂时,他坚决ding了回去,说建油田就已经zuo出最大牺牲了,再建炼油厂,又要占不少耕地,老百姓没有地zhong,哪有饭吃?结果这个项目被邻近省轻而易举地拿走,gungun油liuliu向了那个水乡小县,这边出油,那边挣钱,一业兴,百业旺,经济发展是以几何级数增chang的,没过多少年,那个县变成了一个地级市。后来历届地委、行署领导一提起这件事,无不认为那个老地委书记干了一件大蠢事。
小的如一个乡镇推广湖桑,zhong了几百亩。结果桑蚕业当年就不景气,老百姓气得ba掉桑苗,几百万桑苗贷款至今没有人还。下一任领导上任,没有办法只得成立了“治桑”委员会,治来治去因为没有钱一直解决不了这一难题。
再如guan河镇东边的孟坪乡,也是一个贫困乡镇,人均土地少,有几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比较侧重农业,当时的党委书记,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兴实干之风,亲自搭窝棚住在山上,带领群众治山整地,轰轰烈烈搞了几年,全乡耕地面积大增。实践中,干bu群众创造出了一整tao“沿着等高线,里劈外边垫”造梯田的新鲜经验,报纸上有文、广播里有声之后,颇得市委领导的赏识。两年下来,党委书记被提ba了,到另一个需要治山整地的山区县,当上了副县chang。在那里,还没有能够发挥他的技术优势,从中央到地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论占了上风,再也不允许治山整地了,但他在孟坪乡书记位置上却留下了后遗症。几年以后,由于治山整地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liu失严重,孟坪乡的所有河liu都溢满了白沙,chang年不见liu水,成为沙下暗河。guan河地chu1下游,同样shen受其害,原来清澈的石河变成了沙河。一到夏天,洪水泛滥,泥沙淤积日益严重,河床不断升高,眼看成为悬河,与黄河无疑。现在各级政府又开始号召退耕还林时,连群众自己都认为这是条造福子孙后代的好政策。不言而喻,这个好心的、出过大力、liu过大汗的副县chang也许不会因此而汗颜,不会因在他主持下开垦出的土地上不zhong庄稼重新植树而愤懑,但他回忆起曾经从中得到好chu1的这些政绩,说给别人听时的自我感觉也一定不会太好。
这些案例,都给当主要领导的以宝贵的启示:在克服盲目的前提下,每一个领导人都应当有自己的主见,理直气壮地抓出自己的工作特色。
有了这zhong认识,以我为首的guan河镇新的党政班子究竟干些什么,从我上任的第一天起开始萦怀。
一开始的思路是,为了抓现钱,也为了上下届党政班子的工作连续xing,必须沿着前任画好的daodao继续走下去,抓好乡镇企业。即使想另有作为也不能cao2之过急,边干边修正,干上一年半载调整思路不迟。可是,刚刚红火了不到两个月的乡镇企业,由于大气候突变,东南亚金rong风暴很快波及国内,波及这个小小的山镇,迫使十几个厂几乎全bu停产。工厂停产后,原来潜在的各zhong矛盾一下子涌了出来:内外债务、银行贷款、工人工资、耕地占用等等,几乎每天都有人上政府来闹。我从中看到明显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