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于是改成半个月,仍然嫌时间长,后来改来改去,怎么都不如意,一直改到与一个女人睡了前半夜,与另一个女人就在后半夜睡。一天晚上,这小财主与小老婆睡到三更天,被大老婆从这个热被窝叫到另一个热被窝,没有多久,就大哭大闹起来,直吵得左邻右舍都睡不成觉。邻居大娘来劝他们,这大老婆哭诉说:“他和那个小妖精干了半夜,也不留点劲给我,那玩意儿成了小软虫,干抿也抿不里边,叫人都快急死了,大母啊,叫你你也不愿意呀!”那大娘扭头就走,再也不来劝架。
我哪里有心情听什么笑话,有点不高兴地说:“不要闹了,你说说集资的困难在哪里?”
华秋实有点尴尬地说:“贺书记,我说的是这个意思,咱灌河镇是山区,群众的底子很薄,集一次资时,大家还能承受,不出一个春上,摊派两次钱,恐怕群众不会接受。”几个老同志纷纷表示赞同。
我说,我已经查了社会存款余额,全镇八千多万元,拿出七八十万元,只不过是其中的1%,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几个当地的同志说:“贺书记,那个数字不能反映问题,灌河镇的人贫富差距很大,你看这些钱其实都是在少数人手里,广大群众手里真的没有那么多的闲钱。”
我想想,大家说的确实有道理,又让春亭说说用些什么办法。春亭说:“我和郑富贵秘书商量了一下,我们这里矿山多,全镇大车就有八十多辆,你看,是不是可以从这上面做一些文章?”
我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当场估算了全镇大小车辆数目,做出决定:每辆大车出两千元,每辆小车出一千元,每辆拖拉机出五百元,每辆自行车出二十元。也就是说,凡是带轱辘的都拿钱来,只有走路的不用拿钱,因为从用脚走路的人的角度看来,修不修柏油路面没有关系,两只脚不仅可以走路,还能够上树呢。
大家对这种方法没有太大的异议,我就让两个办公室以党委、政府的文件起草下来,准备动员会议的材料。
事后,心情总觉得有些郁闷,原来心里想的办实事、办好事,一定会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谁知道真正干起来,并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局面。
既然党委会上已经定下了调子,不再向全体群众摊派集资,也就没有必要开“八个全体”的动员大会,然而毕竟还有不小的集资任务。于是,我决定会议只开到村干部这一级,由他们下去动员集资对象。
在会上,我讲了这么几个意思:一是“要致富,先修路”举了林州人民战太行的例子,举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前期主要是靠修路的例子,举了本镇因为道路不好,有限的资源潜力不能得到发挥的例子。镇党委、政府下决心打开山门,为加速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环境。二是讲了这条路不是修不修的问题,而是如何修的问题,县里对我们支援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三是讲了这一次的集资办法,谁受益,谁出钱,不能向群众摊派,要求各村下去务必动员好群众,把能够收的资金抓紧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