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镇委书记 > 第二十三章(2/3)

第二十三章(2/3)

会议中间,下起了1996年的第一场小雪。我想起柏油路面还没有完成,心急如焚,不停地向镇长要情况,督促他们尽快地完成修路任务。家里的老婆孩,也都随着我的情绪变化不停地看天气预报,电话中陪着我同喜同忧。终于,副镇长郑东方打电话传来好消息,说柏油路面已经开始铺设,不日可以完成,我一兴就请几个同去开会的其他乡镇的弟兄去撮了一顿,手非常大方,心知这完全是为了庆贺的缘故。

要是其他情况,我至多批下去让纪委查一下就行。但一说是缫丝厂,我就来劲儿。河镇是否“中原名镇”且不它,但千余年的发展史,都与这个丝绸业分不开。我们的志书上一直写着,河镇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这个论断一也没有夸张“晋商”、“徽商”在河不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也留下了他们的众多的孙后代。丝绸行业最为发达时,这里客商云集,车拥堵,被远近誉为“日斗金”化纤现后,丝绸行业才迅速没落了。北亚带和南温带的气候汇,使得满山遍野长的都是柞树,最适合于柞蚕的养。有了柞蚕,就有缫丝;缫丝带动加工,就有丝绸;有了丝绸,就有商行;有了商行,就会向外辐;向外辐,就会形成丝绸之路。这一切,在地名上就有着的印记,如金蚕岭、织纺沟、染房庄等,仔细地想一想,镇政府衙门不就是占人家山西来的江家绸缎行嘛。

我心里一直想,了的脸充胖不会太久,一定得把这个数字茬平下去。于是,就从各方面这个平茬的工作,终于见到了明显的成效。一天,县里通知我去昌河市参加一个贫困乡镇的党委书记会议,我们终于从富镇变成了贫困乡镇,心里由衷地谢县委书记和县长,他们真的是给了我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啊!

经这孩一说并看了他写的材料,我才恍然大悟,经营不善才可能真正是厂衰败的症结所在。一个念油然而生,不这个产业有无生存价值,也要想方

当然,有一些事情,并非完全都是在前任的。有一天,一个黑小伙,跑到我屋里反映他们西关村一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他说:“我爹原来是西关村缫丝厂的厂长。前任支书记在时,有人给掉了。当时的理由是说我爹有贪污嫌疑,可是算账以后,厂里还欠我爹四千多块钱。支书就是赖着不给。我爹这个人太老实,好欺负,自己不说,也不叫我反映。我不是稀罕这几个钱,主要是争这个理儿。想当初,我爹在时,厂里很兴旺,这几年下来,他们把厂搞得不像样,叫人实在看不下去,我就来找书记反映一下。”我把他写的反映材料留下来,说是要了解一下再说,打发他走了。

来上任之前,我就关注这个事情。到了之后,第三天就去缫丝厂视察,结果大失所望。厂如同得了瘟,于半死不活状态,厂房就像是史前遗址,设备简陋得仿佛是土文,几个来丝绵被的老妇女少气无力,活脱脱的像一些电视连续剧的演员正在拍戏。在我看来,这个从黄帝的第一夫人嫘祖就传下来的古老行业,能在河镇保存下来,不能不算是世界上的“第九大奇迹”了。原以为是群众养蚕不赚钱了,厂里收不来茧,也就无丝可缫。而能够收上来的少得可怜的蚕茧,只是为了在各级领导前来视察时,村里赶找来几个女工扯一气儿丝绵被应景而已。

政绩的有效途径是,成果、材料、数字。各数字年年猛增,老百姓的穷苦就像即将晒的衣服,不多的分很快被蒸发掉了。在“数字、数字”的政治氛围中,仅河的乡镇企业产值就报上六亿多元,全镇人均一万多元!这不能全怪我的前任得过分,他即使不愿意这样,也有上边的职能门秉承领导旨意,压着他不得不报。

冕堂皇的号下,人们习惯照官场中的潜规则办事,不当官则已,一旦当上了,就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向上爬,生命有涯,望却无止境。党的路线是“凭党工作,看政绩用。”这个导向,所向披靡。党是要靠政绩来现的,谁在位置上,都会想方设法搞政绩。

【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