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都要在后进村整顿工作中争当先进。
到了接近年底,市里组织一大帮子人,要到各县验收整顿工作成果。
于是,各县市区的“整顿办”根据主管领导的要求,严阵以待,想尽千方百计,组织迎检工作。上级对于这次检查验收的安排是,检查组不听汇报,只随机抽查四五个整顿村,实地考察整顿的成效。这样一来,各县市区花团锦簇的汇报材料,功能就退化了,派不上用场。为了争得荣誉,就得在抽查的村上做文章。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组织部长临危不乱,一是要求项明春他们仍然要写好汇报材料,有备无患;二是想方设法打听检查组是谁来带队,看与自己或者和县里主要领导有无交情;三是想出一些对策,保证抽查出来的混乱村是县里选择好的、整顿效果最好的行政村。
为此,组织部长派项明春专程到计生委去,学习他们在计划生育验收工作方面的宝贵经验。计生委主任一听说是组织部长派来学习经验的,并没有像旧社会“行会师傅”那样,把“祖传秘方”传媳妇不传闺女,而是兴奋地竹筒倒豆子,一股脑儿把他们糊弄上级的招数倒了出来。并且死活不让项主任他们一行人回家吃饭,一定要在一起会战一番。
虽然在计生委主任那里和酒桌上,项明春和陪同前去的两个同志,听到了不少新鲜经验,茅塞顿开,但在回去的时候,他们推着自行车,在大街上歪歪扭扭地边走,边旁若无人地大声讨论,三个人心中仍然没有着落。因为找计生委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上边抽查的村与他们提供的村对上号,他们听了半天,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因为计划生育方面的检查,上边派来的工作队日益精明,采用的都是偷袭的方式,根本不同县里打招呼。这就让项明春他们明显感到,遇到类似情况“整顿办”无计可施。现在自上而下都对计划生育工作非常重视,县乡两级的防范工作早已形成了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应付的招数层出不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往而不胜。可对于整顿工作,没有“一票否决”的压力,乡镇主要领导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上下对口的只是组织工作人员,没有多大能量,形不成系统工程。三个人一筹莫展,觉得喝了一肚子酒,回去却没有办法向部长交差。
正当他们诚惶诚恐地跟组织部长汇报时,组织部长粲然一笑说,不用发愁,这次来带队的是市科委的副主任杜思宝,这人容易相处,抽查的办法是“抓阄儿”我在电话里同杜主任商量好了,只要告诉他抓阄儿时,怎样抓到咱们要选的村就行了。项明春说,既然是通通作弊,完全没有必要抓阄儿嘛。组织部长白了他一眼,项明春伸了一下舌头,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酒喝高了,用词不当。组织部长解释说,你忘了,咱们也派出去人,参加检查其他县的工作,杜主任带来的也有其他县市区的同志,总要瞒人耳目,不能让杜主任作难呀。
于是,他们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个同志提出,干脆就把我们选的村反复写成许多纸蛋儿,其余不写不就行了?大家想想,不行,如果杜主任抓的纸蛋重复了,岂不露馅儿?又有人补充说,只写这五个村,其余用空白纸蛋儿,大家又否认了这种办法,因为如果杜主任抓出的是空白纸蛋儿,照样会让外县的同志认为我们作弊。
就这样争争吵吵了半天,终于敲定,最好的办法,是利用颜色的差别,让杜主任不动声色地把咱们提供的迎检村挑出来。县委的稿纸,最上边印的是一行红色大字,把这一溜儿撕下来,写成五六个能够经得起检查的村,其余的,用下边的稿纸。稿纸的部位不同,揉出来的纸蛋儿就有了明显的颜色差别。部长说,就这样定了,你们做好准备,我同杜主任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