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边走边提心吊胆地观察店里的游客,生怕露出什么破绽。前一段时间他们花大力气打造民族商品一条街,此时街面上的兴旺人气则是昨天刚刚精心打造的。韩江林听到游客中有人说苗语,骤然一惊,回头望了龙林一眼。龙林淡定地给了韩江林一个暗示——一切都是有意的安排,请韩江林放心。刘副厅长被银饰店里的商品吸引,拿起一个镂空银手圈仔细观赏。
细如发丝的银线经过精心加工,曲卷成银手圈上一朵朵精美的银花。刘副厅长问中年男店主:"这是你的手艺吗?"
店主用口音浓重的本地话回答:"这是我自家做的,自产自销。"
"你怎么学到这么好的手艺?"
"小时候跟爷爷和父亲学,长大后又到外面拜师学艺。"
韩江林说:"刘师傅参加过省里组织的民间手工艺大赛,获得金奖。"
"手艺精湛,"刘副厅长说,"民间工艺师是民族文化的灵魂,要好好保护。"
走进民族服饰店,刘副厅长饶有兴致地欣赏粗朴奔放的刺绣服饰,脸色渐渐凝重起来,说:"人们常说民间文化缺乏创造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们看,这店里的每一件衣服,每一个图案,哪一个不是绣女亲手绘制出来的?哪两个图案是一模一样的?与工厂的机械化大生产批量产品相比,民族服饰和民族工艺的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品,都价值连城,值得珍藏。"
韩江林说:"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对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的保护,国外研究民族文化的学者纷纷涌入,采购民族服饰商品,民间工艺人见民族商品有市场,也大肆进行收购和贩卖,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品流失海外,老百姓也没有获得什么实惠。现在,我们强调要转变观念,由卖服装饰品转变为卖文化,卖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而对于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又不可复制的商品,则做为母本收藏进镇民族服饰博物馆,陈列展示,以供人学习研究。"
刘副厅长高兴地说:"你们有这种意识,说明真正认识到了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发展文化旅游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路子。"
一行人边欣赏边探讨民族文化的保护路径问题,韩江林趁机就南江民族服饰博物馆的修建、民族文化保护项目,以及文化旅游开发构想等,一一向刘副厅长作了汇报。
参观完吴氏家祠,刘副厅长望着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气势,说:"背后苍山如海,远望江水长流,把家祠选址于此处的人,必定有着深厚的文化涵养。"
"据说,设计、督促修建这座家祠的是一位民间隐士。"韩江林说。
"诗说,-唯有隐者留其名-,实则隐者哪留什么名,他们的智慧都留在了这种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上了。"杨育昌说。
龙林说:"我们想把吴氏家祠打造成集家祠文化、建筑文化、风水文化为一体的文物建筑,目前的保护资金只保护了一个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