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天下想办实事怎么就这么难,先不说朝中的反对派和保守派势力极
,就连同是洋务派阵营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甚至他一向视为启蒙的恩师和珅在许多观
上都与他不同。
新皇登基即位后,在咸丰朝中一直被皇帝打压,不能施展报复奕訢借着这次机会一步登天,成了位权重的议政王。他如今地地位仅次于皇帝,就是比起两
太后来也不遑多让,就连他地老师和珅都比不上几分,大权在握的奕訢终于有了施展自己治国才能地舞台,准备轰轰烈烈地
一场大事。
那些游手好闲,平日里只懂得逗鸟吃喝的旗民虽然在奕訢里只不过是一群废
,可他却没想到,这些旗人关系错综复杂。三姑
大舅**拐个几弯。拉大车的家伙都能和
里面的主
捎上几句话,奕訢想整顿旗务。砸掉他们的饭碗,他们哪里肯依?不给你闹个天翻地覆才怪。
现在,让奕訢最觉得痛地就是这个问题,虽说他为此上请过两
太后,征得了两
的同意,可这事刚一办起来,走后门的,说情的,甚至直接跑到
里给两
上
药,骂他奕訢数典忘祖的什么都有,更可恨的是,刚才文祥还告诉他,
里那位总
安公公,这几天总在两个主
面前
嚼
,横着竖着数落他奕訢的不是,让两
听得直摇
,要不是瞧在奕訢议政王的份上,早就把他找
去训斥一顿了。
对老百姓来说,有朝廷的面可比洋人自己
面能信任得多了,这么
既能让老百姓放心,又能协助教会提
在中国传教的效率,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那些洋教士们闻讯后个个连连
,
合非常。
另外。八旗是大清的本,但如今八旗已经到了腐朽不堪的地步,每年朝廷为了养八旗所耗费的银两越来越大,成了国家严重的负担。奕訢是议政王,一心想整顿八旗旗务,这样一来就
犯了许多旗人地利益,闹得朝中议论纷纷。
和珅作为洋务运动的起人之一,与奕訢同在议政之列,但在奕訢看来胆也太小了些,除了在外
和制造局等方面有所建树外,其余事情
本就撒手不
,只能烦劳奕訢亲自
,事事亲为。
不仅如此,在许多方面,奕訢于皇族统治地位的原因也不想地方势力过
。这也是他和地方洋务实力派分歧最大地地方。而且随着他议政王的位置越坐越牢靠,难免也有些骄横跋扈之气,使得朝中有不少人对他产生了一些看法。何况奕訢和那些地方实力派打
的同时,又没有和珅与他们之间
厚的私
,再加上办事手段过于
,惹得那些大员对此颇为不快。
恭亲王府,奕訢背手站在厅中,眉目中显着怒,满怀心事地望着窗外。就在一刻前,胜保、文祥、宝鋆等人刚从这里离开,这些心腹是奕訢在朝中的
本,也是最信得过的人,可正是他们所谈的一些小事,让本心情不错的奕訢
觉到一阵莫名的烦躁。
吃小孩地事生。
再者,奕訢毕竟年轻气盛,办事喜以好恶判断,自他的岳父桂良去年离世后,他的
边就再也没有一个老成可靠的人辅助,这样一来也让奕訢
事变得更急
了些。
“该死的阉!”奕訢越想越怒,抓起桌前用来镇纸的玉如意啪地一声就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在奕訢心里。对这位老师已经有颇多非词,本来以他想法是双方齐心协力,用最短的时间扭转目前中国落后地状态,把国家建设起来。这个想法从本上来说是好的,可惜的是手握大权的奕訢却忘了
则不达的
理,和珅没有立即全面开
,而是从几
手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和珅非常清楚国内各派地阻力是多么大。况且作为一个外臣,两
太后再
信和珅也怕他手中权利过多,功
盖主,从而影响到皇帝的地位,和珅自己也生怕重蹈当年覆辙,小心谨慎从事,这也是一
韬光养晦地手段。这些都是作为皇族的奕訢考虑不到的。
安德海这小,靠着当年在承德报信地功劳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