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阵亡…。”
慈禧听闻如此,顿时两眼黑,晃了一晃,慈安更是忍不住心头悲伤,哭出了声来。和珅、左宗棠、奕訢三人也是神情暗淡,一脸忧色。
太平天国灭亡之后,中国最大的内患就是捻军。捻军又称捻子,捻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伙。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其历史早在康熙之前就有,相传前身是白莲教的分支。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皖北淝水和涡河流域。嘉庆末年,捻子集团日多,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经常在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间护送私盐,太平天国起事后,日渐壮大,并与朝廷生多次武装冲突,后甚而起义攻城。
捻军说起来是军,可实际上却是暗匪、私盐贩子再加上一些好狠善斗的地痞之人,而且由于它的特殊存在,隐蔽性极强。平日聚在一起为捻,分散民间又为百姓,加上结构复杂,地方关系根深蒂固,非常难以一举歼灭。
太平天国灭后,朝廷为了彻底消除内患,花了不少力气针对捻军,可往往由于捻军的这些不同一般军队特殊性,虽然打了不少仗,但始终未能如愿剿灭。
这一次,僧格林沁抓准时机,趁着捻军内部整编,军力汇聚地机会,集合五省力量,以他的骑兵为主要兵力,在鄂东霍山黑石一举打散了十多万捻军,并收降十几万俘虏。如此大胜,是太平天国后少有的胜仗。僧格林沁意气风,当即决定乘胜追击,一举剿灭捻军。可没想到,他却因为求胜心切在山东大意中伏,导致最后全军覆没,身死兵败的结果。
僧格林沁在朝中地位崇高,又是先弟表亲,当今皇帝的表叔。而且,僧格林沁对朝廷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更是慈禧极为之依重的外援。现在僧格林沁一死,等于朝廷军中传统势力塌了半边天,更让慈禧失去了能完全信任的一员重臣,这样的结果对慈禧和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不能承受地打击。
“僧王是国之柱石,出师为捷身先损,实是国家之痛,社稷之哀啊!还请两宫太后下旨安排祭奠,慰僧王在天之灵才是…。”
见两宫惊的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和珅轻声在下提醒了一句。
慈禧马上反应过来,神情复杂地看了和珅一眼,点了点头:“于中堂所言极是,僧王的后事马虎不得,不仅要以国葬以待,到时候哀家与皇上更要为僧王亲自祭奠…。”
“太后如此,僧王在天定然感激不尽…。”众人闻声连忙都跪了下去,异口同声而道。
“妹妹说的是,僧王对国有大功,祭奠一事哀家也会亲自参与…。”慈安这时候总算也回过了神,抹着眼泪向她点点头。
“太后,如今僧王新去,祭奠之事虽然重要,但捻贼不灭更难以祭僧王在天之灵!微臣掌管兵部,当以兵事为先,还请两宫太后尽快定下剿贼人选,免得捻贼趁僧王之败再兴风狼,危急社稷!”
左宗棠是带兵的人,考虑的是全局。僧格林沁已经死了,死后再怎么着厚待他也没兴趣去想,他现在满脑子琢磨地就是捻军下一步会怎么做,万一他们借此大胜,胁裹百姓,学着那太平天国一般攻城陷地,另立国中之国的话,这刚开始稳定下来的天下要要乱上一番。
由此,左宗棠连忙站了出来,恳求两宫以国事为重,立即重新选出带兵人选,彻底剿灭捻军,既为僧格林沁报仇,也为天下除去这一隐患。
“左大人言之有理,不知左大人有人选否?”慈禧不是不知道轻重的女人,当下点了点头,反问道。
左宗棠想也没想,就答道:“臣举荐一能将,如他出马,定能雪此败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