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脚打拄的艰辛。我突然感觉到,世上的珍重事还有比小小的爱憎更大的。有一种声音让我探寻得很坚决,似有似无,我已断定它是我熟悉的声音,终于听清了,那是打丧鼓的声音,从河谷远远地传来,幻觉般地隐隐约约。凭这声音,我知道不远处一农舍堂屋里正停放一具棺材,棺材前编织有花花绿绿的岁千子,正中摆放着亡者的遗像。这具棺材或许就是亡者年轻时从清江河里捞得的。暴雨后清江河涨洪水时,除了石磨石磙石碓外,凡是家中有的可以被水漂浮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在清江河里捞得到。有的人由此而发财,有的人却因此而丢掉性命。想象中,灵堂里正有一人喊着高亢的丧鼓调敲打着丧鼓,四人或六人或者八人和着丧歌踏着鼓点跳着丧舞,围成舞圈的人们有的唱着,有的看着,有的笑着。这是真正原生态的巴山舞。从曲词到舞步,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这是土家人对生死的理解,他们在为亡者走完了人生道路而欢歌,为他总结,为他送行。
一觉醒来,不觉已过三十年。时过境迁,但难忘的生活经历仿佛就是昨天。
第三篇:古硝洞探奇(周碧麟)
早听说柿贝有一个硝洞,极其幽深,极其神秘,可一直无缘探访。在柿贝教书的时候,机会来了,有一个学生的家正好离硝洞不远。我向他说了我的愿望,他欣然答应带我前往。
硝是古时候制造黑火药的主要原料。硝洞是硝的产地和加工场所。山洞里遍是硝土,用土法熬制,就成了火硝,其制作工艺不得而知。在鄂西山区,许多山洞都有古人土法熬硝的遗迹。对洞穴探索和洞穴资源的利用,也是土家先祖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世界最为可贵的一个方面。
传说古硝洞极其幽深,有人走了七天七夜,也没有走到尽头。说这洞一直通巴东去了,证据是有人带一只狗进去没出来,后来有人在巴东见到了。我想这话就是在糊弄没脑子的人,长阳离巴东也只一天路程,何以要走七天七夜?狗走这长时间岂不饿死?再说那时也没狗脸识别系统,你就断定是进洞的那只?还有人渲染更为神秘,说有人走到在洞里看见铁丝粗细的蜘蛛丝,一尺来长的脚印,才不敢再向前走了。不过,这都只是传说,村人绝没有谁亲见。讲到硝洞,总要先加上一句:听先人说。人们对未知世界总是充满无限的神秘感持久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像力,因为传说,那洞就越发有了一种持久和强烈的诱惑力。
虽说没有人走到过尽头,但古往今来进洞探险寻宝猎奇揽胜的人也还不少。除了制硝,解放前,物资匮乏,没有石膏的时候,有人从里面挖出过一种叫猴儿膏的东西,可以替代石膏打豆腐。里面还有成千上万的岩燕子,年复一年,就产生了堆积如山的燕子粪。农业学大寨的时候,生产队派人进去掏过燕子粪做肥料。之后,又有人在洞里发现了高岭土矿(是不是叫猴儿膏的东西?),并作为科考项目考察过。至于还有什么宝藏,那还要待后人去发现。
我没有探宝的兴趣,只是觉得好玩。学生的爷爷主动提出来为我们带路,他说闹集体时掏燕子粪进去过多次,路熟得很,出不来他可以打包票。老人六十多岁,精神矍铄,身强体健,耳聪目明。听他一说,我们便有了十二分底气,一时乐不可支,决计要进去闯一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