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缺陷 > 第四章(2/2)

第四章(2/2)

林欣:其实我是在上周无意中重新看到一则经典理实验的介绍时想到这个问题的。

苏枫的脸一下涨得通红,他想说什么但却张不开嘴。

苏枫有些茫然地看着韦洁如,他搔搔:怎么我的大脑会比因斯坦的贵?而且贵那么多。你不会是在夸奖我吧?他转过求助地望了林欣,林欣意地笑了笑,但没有开

:你不要有顾虑,说来听听。

韦一江的脸变得沉重起来,他下意识地瞟了桌上的论文稿,上面的标题是《现代理学完备论证》,这正是他准备在世界理学年会上宣读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站在哲学和科学的双重度上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庞大而完备的理学系,这可说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本来再过几天就能完成它的初稿,不过现在看来他的境有像当年的瑞士数学家费雷格在就要完成从逻辑推算术系统时的情形。费雷格在著作附言里说:使一个科学家最难堪的事莫过于在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理论基础突然瓦解了。在本书就要付印的时候,罗素先生的一封涉及悖论的来信使我陷了这样的境地。现在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动摇了。

人意料的是韦一江突然发了火,他用力拍了下桌:小如,不要胡闹。屋里立时安静下来,半天都没有人说话。过了一会儿韦一江挥挥手,有些疲倦地扶住了额:你们先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那是当年用来说明微观粒的波粒二象理想实验。大概意思是让光一粒粒地发并穿越有着两条的挡板。假设在某一时刻光已经穿过了挡板,那么它可能穿过了其中一条(如果它此次表现为粒),也可能同时穿过了两条(如果它此次表现为波),不怎么说必定是二者之一,同时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可改变了。现在到了关键时候:如果我们这时在挡板后加上一张光底片,那么我们将看到底片上最终现了涉条纹,说明光是同时穿过了两条,也就是说它表现为了波;而如果我们此时在挡板后正对着两条的地方分别安上一台计数,那么我们这回却看到只有一个计数现读数,也就是说光只穿过了其中的一条因而表现为粒。当然在这里我只是简单说明实验的构思,在作中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可以光的百叶窗帘来实现整个过程的,但结果和以上描述的完全一样。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光到底穿过了一条或是两条本来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但却反而需要由后面发生的事情来决定。我觉得这个实验说明了原因和结果并不是可以截然划分的,甚至不是由谁决定谁的关系,它们之间也许是互动的关系。

什么实验?韦一江有张地问,他印象中似乎没有什么用于证明预知现象的经典实验。

等等。苏枫上一句,这个实验我知,可是当初好像并没有得你说的这结论。

林欣突然提了声音:微观和宏观又何尝能够截然分开,微观才是起决定因素的力量,宏观不过是微观的统计效应罢了。如果在微观的范畴里证明了原因和结果可以互动的话,那么宏观世界也必定适用于同样的理论。

韦洁如显然不很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她只是有些朦胧地到在这场争论中林欣占据了上风,就连父亲似乎也被难住了,在此之前她从未见过父亲的脸这样严峻。从女孩的心思发她真想蹦起来,因为她这次又站对了立场,不过她还是忍住了气氛不对。韦洁如一个狡黠的笑容,她想让大家轻松一下:我讲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问题噢。有一个人到商店里去购,突然发现柜台上居然在卖人的大脑,于是他走到一个标有因斯坦字样的大脑前问是多少钱。柜员告诉他要五千块。他又走到一个标有普通人字样的大脑前问是多少钱,柜员说要一万块。他觉得很奇怪,又走到一个标有苏枫字样的大脑前问要多少钱,柜员说要一百万块钱。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情?答对有奖。

韦一光在旁边叹了气,心想如果当初就有人得那样的结论林欣又如何称得上是天才。不过他并不赞同林欣的观:但那只是在微观世界里的现象,宏观世界里不存在你所说的情况。

韦洁如得意地叫起来,不知是怎么回事了吧。本小公布答案,人家因斯坦的大脑是充分利用过的,而咱们苏枫的脑却是从来没用过的,崭新的东西自然要贵得多啦。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