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麦克尔贝黑撕成碎片。麦克尔贝黑是莱赫大学的教授,《达尔文的黑匣子:生物化学对进化论的挑战》一书的作者,他这本书提出了非常有力的创世论的证据。加德纳说贝黑这个名字听上去像是开玩笑似的嘻嘿,因此他的话也就不必认真对待。而且,仅仅因为我们现在不知道纤毛的进化的系列步骤,或者是形成血栓的过程,或者是人眼复杂功能的进化过程,或者是ATP驱动的细胞新陈代谢过程并不意味着这一系列步骤不存在。
而且,我们一直在说宇宙就是应该有丰富的生命,地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颗十分普通的行星,就像地球上到处存在的泥土一样普通。
但是,在1988年,发现了首个太阳系外的行星,它围绕着恒星HD114762公转。当然,在那时我们并不认为它是颗行星,以为它只是一颗棕矮星。毕竟,它的质量是木星的九倍,围绕HD114762的轨道半径比水星围绕太阳的轨道半径还要小。但是在1995年,另一颗太阳系外的行星又被发现了,它的质量至少是木星的一半,并且它围绕恒星51Pegasi的轨道半径也相应的比水星的要小。随后又发现了更多类似行星,但它们都来自与我们的太阳系很不同的恒星系。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那些气体巨人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在离中央恒星很远的地方公转,近日轨道上的都是些小个子的岩石行星。我们的行星系看上去根本就不普通,几乎像是个怪物。但是我们这个行星系的布局对于产生并维系生命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我们那颗巨大月亮几乎是个姐妹行星,由一颗小行星在远古时代撞击当时还是液态的地球形成的引力效应,地球就会以一种不稳定的姿态摇摆运行,我们的大气也会稠密到足以把人压扁,就像金星上的一样。而且,如果没有木星巡逻在近日和远日轨道之间,用它的巨大引力将彗星和小行星吸引开,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经常被这些玩意儿击中。在六千五百万年之前,一次流星的撞击很明显地将地球上的生命几乎一扫而光;我们决不可能承受更多的轰炸。
霍勒斯那儿的恒星系与我们的明显相似,吕特人的也一样。但尽管如此,类似于我们太阳系的恒星系是非常稀有的。我们这类系统只是个例外,而不是什么惯例。细胞也并不简单,它们其实是异常复杂的。至于令人着迷且又头痛的化石记录则显示进化是大步跳跃的,而不是细微变化积累起来的。
我从成年后就一直是个新达尔文主义进化论学者。我当然不希望临死之前改变自己的主意。
但是
但是,就像霍勒斯所相信的,或许生命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
我知道进化的确发生了;我知道这是个事实。我见到过化石,见到过DNA研究者说我们和大猩猩在遗传物质上有98。6%是相同的,因而我们肯定共同拥有一个近代的祖先。
跳跃式前进
通过或许有可能通过量子跳跃。
牛顿在十七世纪提出的物理学原理大部分是正确的;它们可以被用来较为可靠地预测很多事情。我们没有抛弃它们,在二十世纪又将它们融入到一个新的,更广泛的物理学原理中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进化论是一个十九世纪的概念,它是达尔文1859年在他的一本书中提出的,书的全名为《物种起源:自然选择或是物竞天择》。但是我们知道得越多,自然选择本身单独作为一个产生新物种的机制就越发显得不够充分。哪怕我们最成功的,有主观意识的人工选择的尝试,也不能完成制造新物种的任务所有的狗仍属于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