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
早在1911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就发现地球一直在受到来自外层空间的、穿透能力非常强的辐she1的轰击。这zhong辐she1在1925年被美国物理学家米利肯命名为“宇宙线”因为它们是在宇宙中产生的。
经过这些年来,人们已经发现,宇宙线是由一些非常高速的带正电原子he组成的。其中大约有百分之九十是质子(氢的原子he),百分之九是α粒子(氦的原子he),剩下的百分之一是一些质量更大、结构更复杂的原子he,有些大的如铁的原子he,质量为质子的56倍。
这些撞击地球外层大气的高速原子he是所谓“原辐she1”
它们同空气分子相碰撞,并把分子击碎,从而产生各zhong各样能量同原辐she1差不多一样高的粒子。空气分子爆炸而形成的这些新粒子就构成了“次级辐she1”
次级辐she1有一bu分能到达地面,并穿入地壳好几米shen。有一小bu分辐she1会从人ti穿过,这样的辐she1会对细胞造成偶然xing的损害,而这可能成为使基因产生突变的因素之一。如果这样的辐she1足够多,就会使大量的细胞受到损伤以致使人死亡,但是,幸亏在我们这里,即在大气层的下bu,这样的辐she1并不太多。生物经过宇宙线几十亿年的轰击,终于还是幸存下来了。
宇宙线的起源是个有争论的问题,不过,它们至少有一bu分是由普通的恒星产生的。1942年有人发现,当太yang表面爆发出“太yang耀斑”(这是一zhongju大的爆炸)时,它也会产生一些能量不算太高的宇宙线。
我们的高层大气把一般宇宙线粒子的能量xi收掉一大bu分,而次级辐she1可以在大气中跑得远一些,才受到bu分xi收。原来的辐she1能只有很少一bu分能够不被xi收而到达我们所居住的地面。
但是,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中,宇航员可就得面临着原辐she1的十分猛烈的轰击了。这时,屏蔽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撞击在任何屏蔽物原子上的宇宙线粒子都会产生次级辐she1,它们会朝飞船内bu像弹片那样向四面八方飞散。如果屏蔽用得不合适,那实际上可能造成更坏的后果。
这zhong危险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外层空间中宇宙线的活xing有多大——特别是取决于那些质量确实很大的粒子的数量,因为大多数损害都是这类粒子造成的。过去美国和苏联已把许多人造卫星发she1到外层空间去检测宇宙线的数量,看来在通常的条件下,宇宙线的数量不大,足以保证合理的安全要求。
最可能出危险的机会可能是由太yang所产生的那些中等强度的宇宙线引起的。我们的大气能够把这些辐she1差不多全bu挡住,但在外层空间中却没有任何大气来为宇航员挡住这些辐she1。这zhong辐she1尽guan能量不太高,但数量却很多,这就可能使它们变得很危险。太yang的宇宙线只有在出现太yang耀斑时才大量产生。因此,宇航员有幸运的一面:这zhong耀斑并不太经常出现;但也有不幸的一面:我们还无法预测要出现耀斑的jing1确时间。
因此,当宇航员登上月球时,我们当然一定会希望在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内,不要出现那zhong向他们那里pen出宇宙线粒子的大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