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完结
城市存在的理由完全就是为了把一大群人聚集起来,因为聚集后才可以完成某些事情,分开来就zuo不到。原始的城市型态是把一群人聚集在城墙后面,这样才能共同对抗掠夺者。
但是到最后,由于城市的缘故,人类开始形成分工合作的社会型态。工匠和艺术家得以崭loutou角,是因为都市的人口密集而且生活多彩多姿。财富和威望可以大量累积,是因为都市有密集的群众。于是城市变了宗教、商业、文学和艺术的中心,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家可以彼此联系互动。
不过综观人类历史,只有当shenti可以实际接chu2,或是有办法可以接chu2的情况下,人类才能够彼此联系互动。为了达到这点,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在伸手可及,或是听得到对方的距离内。因此,大家就得众集在一块。而且就算群集越来越大,进步的科技还是可以让它维持下去,城市就变得越来越大。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人类学会使用电报来进行远距离的通讯,接著又学会使用电话、无线电和电视。另一方面,人类也学会了利用铁路系统,轻轻松松远行,接著又学会使用汽车和飞机。即使距离很遥远,大家也能很快联系上对方,数秒钟内就可以看见声音和影像,数小时内就可以亲shen抵达。
到了二十世纪,大家已经可以随意横越大陆和海洋,进行必要的接chu2和刺激,那麼何必还要一大群人聚集起来呢?城市的规模还要越来越大吗?
第一点,全球不是每个地方的科技都一样进步,有些地方的群众还是无法使用远距离的通讯,也无法远行,因此,城市还是有正面而且无可取代的优点。
第二点,固有习惯和旧有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大。我们都知dao,即使某些历史悠久的机构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存在,它们还是会屹立不摇,我们可以拿英国的君主政ti和美国的正副总统选举人团来当例子。(当然,某些怀旧而不在乎实用xing的聪明人,还是可以轻易找到充分理由让它们存在,虽然这些理由常常都似是而非。)
最后一点,地球人口一直增加,本世纪的增加幅度又比以往更大。因此,虽然有这麼多的理由可以让大家逐渐放弃城市的生活方式,不过为了某些利益或是潜在利益,从乡村涌入城市的人群便抵销了这些理由。即使到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城市规模还是继续扩大,结果却让城市越来越失序,越来越痛苦。
虽然这些因素让城市幸存了下来,甚至规模越来越大,不过在美国,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zhong趋势开始停止了,现今的趋势是人口往效区移动。为何不住效区?住效区已经不再有甚麼大方便。你可以住在效区,但还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住在离百老汇四十五分钟车程的任何地方,并没有甚麼差别。在科汉的时代,从百老汇出发,四十五分钟内只能到达新洛歇尔,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