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洛阳也在其管辖区域之内的要地。如果河南落人贼军之手,切断帝国贯穿东西南北的交通,统一的中华帝国就会陷入土崩瓦解的命运。如此重要的战略之地,托付给一个无名之辈是否妥当呢?
“对朕的人事安排有何异议?”
杨帝这么一说,自然便无人反对。天子之命,百官遵从。但他们是口服心不服,缩缩脖子,以表示预知皇上人事安排的失败。
扬帝虽然给张须陀很大的信任,但并没有授与他同等重要的职权,即兵力和补给物资。因为这两样对杨帝本身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张须陀必须依靠自己的才智筹措。
对木兰和贺廷王也有圣旨传下:
“任河南讨捕到使。”
也就是说,命令木兰和贺廷玉当副使,在大使张须陀手下工作。
贺廷玉接旨后笑逐颜开。
“又和子英在一起,职务前面加个副字,好像是认为我们俩人顶
一个人。”
贺廷玉看到了木兰苍白的面颊,改变了表情和语调:
“我倒没什么,子英你觉得如何?一旦接旨,近期内就回不了故乡了。”
“当官便当吧!”
木兰简单地回答。因为即使她近期能回家,对今后的人生也不可能有什么明确的展望。如果今后再次对外远征或发生内乱,必然还要征兵,木兰只好代替年老体弱的父亲继续从军,继续过女扮男装的戎马生活。
这期间,荣国公来护儿借兵给张须陀,虽然只有千人,但统率达千人兵力的人,也不是普通人。
“奉荣国公之命,允许我作为副使为张大使效劳。我叫秦琼,字叔宝。
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向木兰他们施了一礼。他身高六尺四寸(约一八九公分),浅赤铜色的肌肤,硬硬的胡子长了满脸,双目沉稳,但充满力量,炯炯有神。
当秦琼还是无名小卒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在举行葬礼之际,荣国公派使者前来吊唁,使人们大为震惊。
“您是天下大将军,派使者参加无名小卒家的葬礼,岂不是太有失身份了?”
朋友这样说,来护儿笑答:
“身份?那位叫秦叔宝的人可非同一般人,我家将来家运还得委托于他呢。”
来护儿的预言完全正确,在历史上,秦琼的名字果然比来护儿更广为人知。
在(新唐书)中有关他的记述,是以其字叔宝出现的,字比本名更富有光彩,一般人们称他为秦叔宝。曾以作《玉树后廷花》这首诗而出名的“陈”叔宝,作为诗人非常优秀,作为公务人员则很懦弱。虽然他们名字相似,但秦叔宝和他是两个极端的人物。秦叔宝的豪勇和信义给当时的人们,以及后世都留下强烈的印象。
大业十年一月,花木兰、贺廷玉、秦叔宝三将军率二千骑兵,护卫敕使赴张须陀足下。沈光B送本兰和贺廷玉到洛阳城外,算是替他们这两位相处不久的朋友祝福。初春的清晨仍觉得风寒,红梅和白梅在陡峭的春寒道中争艳,在梅花初绽的路上,木兰一行路上路途。
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二月三日,汤帝在太庙召集文武百官。前几天,官中在观文殿建起容纳一万七千卷书的书房,按照故人宇文恺的设计,可装自动门。汤帝神采奕奕,笑颜还开地告知众臣。
0马上要发起第三次远征之师。”
太庙中充满着如同修unt的沉默。
据《隋书-杨帝纪)记载,此后“数日无人敢合,一点动流也没有。连老将薛世雄也喊口不语。他痛切地感到这不是以理能说服的事。故大家都保持沉默。远征一事就这样决定下来,除切帝本人
以外无一人赞同。
有关杨帝亲自率兵出征一事,《隋书》中也无详细记述。总之编成几十万大军,杨帝于三月十四日到达话郡,在这里完成了远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