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托尔金被聘为默顿学院英国语言文学教授,与原来所在的彭克鲁克学院相比,他更喜默顿学院较为自由的气氛,而且他的薪资也略有提
,但仍不足以解决他的经济困难,托尔金的儿
们都已离开了家,约翰当了牧师,住在英国中
,迈克尔已经结婚,有了一个儿
,克里斯托弗成了学者,这个家不再需要诺思莫路20号这么大的房
,如果把房
卖了,对托尔金的收
大有帮助(但未来三年他们住的房
又小又难看,最使他苦恼的是他失去了宽敞舒适的大书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屋
低矮的小阁楼)。
在战争结束后的两年里,托尔金一一滴地辛勤耕耘,直到1947年夏天,他
觉自己可以将一
分稿
给他最喜
的小批评家雷纳?昂温看。此时雷纳已经是
津大学的学生了。
了,尽托尔金一直写信告诉他们新《霍比特人》已近尾声(大忽悠),但他们
知托尔金是个完
主义者,许多编辑相信他们恐怕一辈
也看不到新书了,1942年发生了一件倒霉的事,因为存书的仓库遭空袭炸毁,《霍比特人》暂时绝版,托尔金和
版商一样
到丧气。
1944年夏天,托尔金继续写作。到七月时,他已将写至第四篇(即后来的第二册《双塔》末尾)。这时,Frodo已被兵抓住,Merry和Pippin则准备在即将到来的几场大战中大展
手。阿拉贡和甘
夫获得了力量,已
好迎接命运的准备。托尔金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虽然他自己当时还不知
。但是,1944年秋,写作工作又全都停了下来。这一回托尔金是真的
疲力尽了。
托尔金并未意识到他遭遇困境的原因,注重细节正是他一贯的工作方式,这方面的杰才能也是《
戒》和《
灵宝钻》神奇的特质,就是因为探索整个故事的各个层面,用丰富的
彩对故事背景
行渲染,才使托尔金的著作蕴涵着更为
邃的思想,更使人信服,但他也经常会被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无数细节所淹没,因此不能透彻地看清整个故事,而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就会在他的潜意识里引发更
层次的思考。
这一次中断历时一年多,也是这本书自八年前开始写作以来最长的一次停笔。欧洲的战争已经于1945年5月7日结束了,克里斯托弗回来继续他的大学学业,刘易斯曾一度过他的导师,到了秋季,刘易斯建议他加
因克林。在托尔金的所有孩
中,他与父亲的写作关系最密切(他后来是他父亲著作权的执行者和编辑),C。S。刘易斯说他可以将《霍比特人》和《
戒》朗诵得比原作者还要
彩。
7月28日,托尔金在敦与斯坦利?昂温共
午餐,并将《
戒》的第一
分
给他,雷纳
了几天时间就将它读完,并被
烈地
引住了。他在读书报告中称《
戒》为一本奇异的书,与《霍比特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他并不算是真正写给儿童读的,如果成年人有耐心一读,将会从中获益匪浅。公司当然愿意
版本书。托尔金到了极大的鼓舞,但他仍然拖着不肯将它写完。故事情节全都设计好了,各条线索也安排妥当,但托尔金就是没法在这断断续续耗费他十年心血的史诗作品上再投注心力。正像他早年写《
灵宝钻》时对每一个细节呕心沥血,却一直不能确定它已真正完成一样,他因为太投
到中土世界,而无法把书中的角
带到最后一页,甚至最后一章。
他的邻居偶然说起她屋外的白杨树因为修剪,许多树枝落下来,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在雷雨天气来时,树可能会倒在她房上。托尔金向来是个
树之人,他认为老太太杞人忧天,婉言劝她别把树砍掉,那天晚上,托尔金梦到了这件事,当他醒来,就写下了一篇自传
质很
的故事《尼格的树叶》。故事主角尼格是位画家,成天迷于修改多年来一直未完成的画的细节。他知
来日无多,死神很快就会将他掳走,但又因为诸多琐事,总难以专心,终未能在死前完成作品。接着故事转
描写尼格在炼狱中重画自己的作品,在上天堂之前,终于能完成心愿。这是托尔金写作困境的寓言,他曾向当时正在南非服役的儿
克里斯托弗说,每写一页纸都使他
到极度痛苦,每一段情节对他都是一
考验。
1947年底,他终于将故事全写完。但在后来的两年里,他又一再修改,甚至重写其中的片段,他回到前面的章节穿
说明文字,把所有松散的丝缕合并一致,最后,到1949年秋,他终于停笔。整
传奇重新打字定稿,终于可以拿
来让人阅读了。而他想到的第一个读者便是他的朋友C。S。刘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