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范围将变化为全部的土地,小部分企业和劳动力,一部分银行和媒体。事实上,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社会结构就在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过渡,只是速度很缓慢,而入世保护期的结束在大大的加速了这一点。但是卡瑟琳小姐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中国政府托市的决心,楼市不比股市,它涉及千家万户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国政府不可能放任不管,使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成果毁之一旦。”王重阳正色道,他是想利用这次楼市危机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但是前提条件是绝对不能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楼市适当的降温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崩盘。
“王,现在不是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可能出来托市,可是依我们的判断其托市能力不强,假如中国想彻底的奉行市场经济,这笔学费是要交的。”奥姆龙在一旁道。
“那要看怎么交,交多少了,苏联解体交的学费还少么,换回来的是十多年的经济停滞,失业剧增,中国不想付出这样的代价。”程旭毫不逊色的道。
“恐怕现在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中国政府来选择了,不客气地说说贵国政府长期以来对房地产的放纵,以及对国有银行的监管不严是酿成这次苦果的根本原因,外籍银行的进入只是引发这一危机的导火索,就像上世纪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一样。”凯瑟琳语锋犀利,但是一语中地。
王重阳知道凯瑟琳所说的这种情形在中国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了。出于攫取高额产业利润的动机,大量“热钱”正在投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推动着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这就像上世纪的日本,80年代,当全世界都在讨论“东亚奇迹”、“日本模式”的时候,日本政府为了保持出口产品的持续竞争力,对国内要素市场的价格进一步扭曲,压制出口产品的价格,提升内销产品的价格,此举造成日本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增长。在地产泡沫的鼎盛时期“东京的地价甚至可以买得起整个加利福尼亚”日本的低汇率政策引发国际炒家的大举进入,外汇储备短期内急剧增加,给经济带来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造成日本国内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恶性循环。上世纪90年代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国际游资大举撤离,剩下买单的只能是国内的老百姓,日本经济由此陷入长期低迷的十年。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让各国当政者至今心有余悸,但是以目前的情形看中国正在走日本的老路,在压低工人待遇、降低产品成本、牺牲国人利益的发展战略下,创取大量的贸易顺差,吸引了巨额的FDI及热钱。
“卡瑟琳小姐你错了,中国并不是日本。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人数众多的国民——就当前而言,丰富的实物资源远比巨额的外汇储备对广大的国民显得更加重要。在中国正在加剧城市化进程的时候,住房成为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中国的问题是外国和本国的投资过高的推动了楼市,使其在一个不稳定的水平上波动,外资银行的进入可以促使这种不切实际的价格有所回落,我本人希望他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这就是我及蓝星所要做的。”王重阳十分冷静的回击了卡瑟琳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