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陪人面试,坐在某公司门厅里枯等一个下午的无聊中灵机一动开始,逐步完善,逐步丰富,前后共写了一年。故事复杂,人物众多,超过任何我以往的小说。
仅仅是一个梗概便写了这么一大堆。开始我只想写一个机灵的杀手一次完美的不留痕迹的谋杀。然后我发现自己不满足于这样纯粹炫耀推理技巧的文字。既然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写,便一定要写点让自己满意的东西。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只觉得各种感情,各种冲突,各种矛盾在一条老旧的弄堂里堆在了一起,打成一片,无法相互贯通,也不能割舍任何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快乐更有烦恼,常常感叹自己空长年纪一事无成,完全是个失败者,甚至苦恼到成天谋划杀人。
在这种崩溃的边缘,我写完了“崩溃”写完了“24小时”却始终揭不开这几层封印。突然有一天,就象有一阵风吹过脑袋,我想通了。
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始终是一个失败者,但是我可以自己想法活得自在,不需要靠杀死某个人去成就另一个人的幸福。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始终有着多种可能性。
那种认为“必需…才能…”的想法是划地为牢,自投罗网。于是最后一层封印的符咒随风揭起,飘然落地。全文结构围绕7个主题,以“七重封印”来展开。
第一重封印:朱夜和季泰安的过去。第二重封印:隆盛大楼强奸案。第三重封印:地铁929杀人案。第四重封印:中信大楼国庆杀人案。
第五重封印:黄毛的真实身份。第六重封印:几起杀人案的真相。第七重封印:季泰安的真实身份。这个故事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可以简述如下:1。命运的无奈
1。1 为了让亲生儿子/孙子摆脱命运的摆布而背负着杀人罪的父亲/祖父母。
1。2 无意中目睹杀人的朱夜幼小的心灵中挥之不去的拯救情结,在少年时代表现为过度热情,渴望拯救别人。在成年以后面对社会现状而变得世故圆滑,却对季泰安保有拯救的原始欲望。
1。3 由于恰好季泰安是婴儿时期便有记忆的人,继承了死去的私生子的名字后,人格受到重大创伤,始终存在“我是被敌视、被杀害的人”的思维,继而失去对他人生命的尊重,认为可以随便杀人。
1。4 曹剑刚不得不面对自私的父亲和继母,受到一系列不公正的待遇,在内心把人分为两类:“我类”和“他类”作为一个生性善良的人,对“我类”非常友善温良。而极端漠视“他类”的生命,认为可以随意杀死“他类”
1。5 韩雯处于被欺负的弱者地位,构筑虚拟的报复空间,却无意中给罪恶以张扬的机会。
2。仇恨的顽固性和无端性。
2。1 邻里、老师、同学无端地顽固地恨季泰安。
2。2 城里人和曹剑刚的继母顽固地敌视曹剑刚。
2。3 贫民韩雯仇恨白领阶层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