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四日上海《中华日报·动向》,署名常庚。
是他一类人们的得之
,
纸上也有这一
,在赏玩者却只以为世间有这一类人
,聊资博识,或满足好奇心而已。为大众的画家,都无须避忌。
〔8〕唐伯虎(1470—1523)名寅,字伯虎,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画家,擅长山、仕女画。
〔5〕宋的院画指宋代“翰林图画院”中廷画家的作品。它们在形式上都以工整、细致为主要特
。
至于谓连环图画不过图画的类之一,与文学中之有诗歌,戏曲,小说相同,那自然是不错的。但这
类之别,也仍然与社会条件相关联,则我们只要看有时盛行诗歌,有时大
小说,有时独多短篇的史实便可以知
。因此,也可以知
即与内容相关联。现在社会上的
行连环图画,即因为它有
行的可能,且有
行的必要,着
于此,因而加以导引,正是前
的艺术家的正确的任务;为了大众,力求易懂,也正是前
的艺术家正确的努力。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
现,也就是变革。而且,这工作是决不如旁观者所想的容易的。
〔3〕《艺术底内容和形式》日本藏原惟人所作的论文。译文在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四日至五月十日《动向》上连载。〔4〕《姊妹》郑正秋
据他自己所作舞台剧《贵人与犯人》改编和导演的故事片,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一九三四年二月在上海上映。
但就是立有了新形式罢,当然不会就是很的艺术。艺术的前
,还要别的文化工作的协助,某一文化
门,要某一专家唱独脚戏来提得特别
,是不妨空谈,却难
到的事,所以专责个人,那立论的偏颇和偏重环境的是一样的。五月二日。
〔6〕米山
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
的山
画。米芾(1051—1107)、米友仁(1074—1153),
州(今江苏镇江)人。他们的画不取工细,自创一
皴法,以笔尖横
而成,被称为米
山
。〔7〕猛克魏猛克,湖南长沙人,
术工作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2〕耳耶即聂绀弩,湖北京山人,作家“左联”成员。当时任《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主编。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四日他在《动向》上发表了《新形式的探求与旧形式的采用》,反驳四月十九日同刊猛克的《采用与模仿》一文。猛克文中说:“在社会制度没有改革之前,对于连环图画的旧形式与技术,还须有条件地接受过来…却有人以为这是投降旧艺术。”又说新的连环图画“形式与街行的连环图画颇不同,而技术有的也模仿着立
派之类,不但常常
得儿童看不懂,就是知识阶级的人们,也无法了解其内容。”耳耶的文章中则认为这些话“非常之类乎‘投降’”“把内容与形式这样机械地分开…因为旧艺术内面有一二接近大众的东西,就这样为整个旧艺术捧场。”接着又说:“一小
分旧艺术之能为大众‘了解’、‘习惯’、‘
好’,有
复杂的原因存在…要谈采用旧形式,不先从这些决定的原因上加以详细的研究,看见《啼笑姻缘》销路广,《姊妹
》卖座好就
红,这是机会主义的办法。”最后他说:“要艺术大众化,只有一条路,就是新形式的探求…只有在新形式的探求的努力之中,才可以谈有条件地采用旧形式。”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