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iconv(): Detected an illegal character in input string in D:\wwwroot\biquzishiying_zhanqun\www.llczs.com\web\inc\function.php on line 612
康德(2/7)_苏菲的世界_名著_聚小说

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苏菲的世界 > 康德(2/7)

康德(2/7)

“对,只要我不拿下这副镜。”

“那康德怎么想呢?”

“请你说明白一些。”

“我现在了解为何他认为理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都只对了一分了。理主义者几乎忘记了经验的重要,而经验主义者则无视于我们的心灵对我们看世界的方式的影响。”

“康德认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官与理而得到的。不过他认为理主义者将理的重要说得太过火了,而经验主义者则过分官的经验。”

“因为人类的心灵不只是纯粹接收外界官刺激的‘被动的蜡’,也是一个会主动塑造形状的过程。心灵影响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就像你把一个玻璃壶里面,立刻会顺应壶的形状一般。同样的,我们的官认知也会顺应我们的‘直观形式’。”

“可是时间和空间难不是存在于我们本之外的事吗?”

“这看事情的方式倒是很新颖。”

“这正是康德之所以认为我们的理中有若倾向会左右我们获得的经验。”

“这就是你举的例呀?”

“首先,康德同意休姆和经验主义者的说法,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都是透过官而来的,但他也赞成理主义者的分说法,认为我们的理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的世界。换句话说,他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会受到人类心灵中某些状况的影响。”

“这是因为镜限制了你知现实世界的方式。你看到的每一件东西都是你周遭世界的一分,但你怎么看它们却取决于你所镜。因此,即使你看到的一切东西都是红的,你也不能说世界是红的。”

“休姆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康德则认为因果律的存在正是人类理的特。正因为人类的理可以知事的因果,因此因果律是绝对的,而且永恒不变的。”

“每一件东西都跟以前一样,只不过都变红了。”

“如果你不赶快举一个例,这些话我可是听不懂。”

“所以他认为我们天生就能够在时间与空间里知事?”

“我想我懂你的意思了。”

“就拿因果律来说,休姆认为这是人可以经验到的,但在康德的想法中,因果律仍然属于心灵这分。”

“我们还是来一个小小的实验好了。请你帮我把那边茶几上的镜拿来好吗?对,就是那副。好,请你上它。”

“康德的理论是:因果律是植于我们的内心的。他同意休姆的说法,认为既然我们无法确知世界本来的真貌,我们只能据自己的认识来了解世界。康德对哲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认为dasDingansich和dasDingformich是不相同的。”

苏菲把上。于是她中所看到的每一件事全都变红了。原本淡淡的颜变成了粉红,原本是的,则变成

“康德宣称,不仅心灵会顺应事的形状,事也会顺应心灵。

“康德认为‘事

心的问题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能够有什么样的知识?自从笛卡尔以来的哲学家们都专注于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提最大的可能:一、这世界正如我们官所认知的那样,二、这世界乃是像我们的理悟到的一般。”

“对,我记得。”

“拜托,我的德文不是很好。”

“不。康德的概念是:时间与空间属于人类的条件。时、空乃是人类知的方式,并非质世界的属。”

“你看到什么?”

“是的,可以这么说。我们看见什么虽然视我们生长在印度或格陵兰而定,但不我们在哪里,我们验到的世界就是一连串发生在时间与空间里的过程。这是我们可以预知的。”

“你还记得休姆宣称,我们只是因为受到习惯的驱策,才会以为各自然现象之向有所关联吗?据休姆的说法,我们无法知黑球是促使白球移动的肇因,因此我们无法证明黑球一定会使白球移动。”

因果律

“可是在我认为因果律是存在于质世界的法则,并不存在于我们的心灵。”

“当然了。”

“什么样的倾向?”

“现在你如果到树林里去散步,或回到船长弯去,你会看到平常你见到的一切,只是它们统统会变成红的。”

他把这个现象称为人类认知问题上的‘哥白尼革命’。意思是这看法和从前的观念截然不同,就像哥白尼当初宣称地球绕着太转,而不是太绕着地球转一样。”

“我们所见到的事首先会被看成是时间与空间里的一个现象。康德将‘时间’与‘空间’称为我们的两‘直观形式’(For摸fintuition)。他调我们心灵中的这两‘形式’先于一切经验。换句话说,我们在还没有经验事之前,就可以知我们知到的将是一个发生在时间与空间里的现象。因为我们无法脱掉理这副‘镜’。”

【1】【2】【3】【4】【5】【6】【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