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 杂忆①(3/4)

杂忆①(3/4)

和子孙。那结果,是反为敌人先驱,而敌人就做了这一国的所谓强者的胜利者,同时也就做了弱者的恩人。因为自己先已互相残杀过了,所蕴蓄的怨愤都已消除,天下也就成为太平的盛世。

总之,我以为国民倘没有智,没有勇,而单靠一种所谓“气”实在是非常危险的。现在,应该更进而着手于较为坚实的工作了。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六日。

①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九日《莽原》周刊第九期。

② G.Byron 拜伦,参看本书《摩罗诗力说》第四、五节及注(24)。

③ 拜伦的肖像,指英国画家菲力普斯(T.Phillips)所作的拜伦画像。一九二四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四期《拜伦逝世百年纪念专号》曾予刊载。《小说月报》,一九一○年创刊于上海,一九二一年经过改革,成为当时著名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持的刊物。一九三二年停刊。

④ 《新罗马传奇》 梁启超根据自著的《意大利建国三杰传》改编的戏曲,其中并无拜伦诗的译文。按梁启超在他所作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中,曾以戏曲的形式介绍过拜伦长诗《唐·璜》第三篇中的一节:“(沉醉东风)咳!希腊啊,希腊啊!…你本是平和时代的爱娇。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骄。撒芷波歌声高,女诗人热情好。”Sappho,通译萨福,约公元前六世纪时的希腊女诗人。日语译音为サツフオ“ツ”(音芷)在此处不读音“撒芷波”系梁启超的误译。

⑤ 苏曼殊(1884—1918) 名玄瑛,字子谷,广东中山人,文学家。二十岁时在惠州人寺为僧,号曼殊。他曾用古体诗形式翻译过拜伦的诗五篇:《星耶峰耶俱无生》一篇,收入一九○八年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文学因缘》;《赞大海》、《去国行》、《哀希腊》、《答美人赠束发带诗》四篇,收入一九○九年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拜伦诗选》。“寄弹筝人”指《寄调筝人》,是苏曼殊自作的情调颓废的三首七言绝句,最早发表在一九一○年出版的《南社》第三集,思想风格与所译拜伦诗异趣。

⑥ Adam Mickiewicz 密茨凯维支;Petofi Sándor,裴多菲。参看本书《摩罗诗力说》第八、九节及有关注。

⑦ 厘沙路(J.Rizal,1861—1896) 通译黎萨,菲律宾作家,民族独立运动领袖。一八九二年发起成立“菲律宾联盟”同年被捕;一八九六年第二次被捕后为西班牙殖民政府杀害。著有长篇小说《不许犯我》、《起义者》等。他的绝命诗《我的最后的告别》,曾由梁启超译成中文,题作《墓中呼声》。

⑧ G.Hauptmann 霍普德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著有《织工》、《沉钟》等。H.Sudermann,苏德曼(1857—1928,德国作家。著有剧本《故乡》、小说《忧愁夫人》等。Ibsen,易卜生。

⑨ 《扬州十日记》 清代江都王秀楚著,记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扬州时惨杀汉族人民的实况。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