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书学费让他们家徒四壁。
然后江子纯的哥哥又结婚,又借了不少钱,对于一个纯粹的农民家庭来说,江子纯的父母已经很不容易了。
幸运的是,江子纯回去的时候,娘家正在发放治种稻谷款,他们这个村是水稻示范基地,每年都要培育水稻种子,价钱比普通水稻高五倍,但产量非常低,而且活儿十分繁杂,从育谷种开始,人们几乎天天泡在水田里忙。
谷种卖了后,分三批发放谷种款,江子纯回去的时候正好开始发放第一批,有一千块钱,父母把这钱全借给了她。
江子纯拿着钱回到镇上,童小安也来了,江子纯把钱递给垂头丧气的童小安,他惊喜不已,由衷地说:“还是你的父母好啊!”一千块钱,交房租用掉五百,剩下的五百块钱买桌子、凳子,还要买灰面,米粉,牛肉,肥肠以及各种调味品…很快就花光了。
东西还没有买齐,钱却没有了,童小安跑到对面的杂货店里赊来了锅碗瓢盆,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不能说是创业,是要想办法先养活自己。
条件非常艰苦,连自来水都没有,童小安赊来一担水桶和一个大塑料盆,每天到附近的井里去挑水,一天要挑七、八挑。
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早上正式开始营业了,童小安突然发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忘记买铝锅了。
卖米粉需要三种调味汤,也就需要准备三口锅来装,但童小安忙东忙西,把这事忘了。
对面的杂货店还没有开门,江子纯只好到左邻右舍家里借锅,大家都很爽快地借给了她,江子纯把三口锅拿回来,童小安这才把米粉调料熬上。
小街上很多东西都买不到,每过几天,童小安就要到城里去进货,这时候,就只有江子纯去挑水了。
小镇上没有卖米粉和小笼包子的,开头几天生意非常好,但是他们做得不好,包子面没有发起来,死板板的,馅也没有包严,顾客一边吃,一边就漏了,米粉的调味也不正宗,童小安自己吃都觉得难以下咽,吃饭的人一天比一天减少,半个月后,就门可罗雀了。
童小安以前是做中餐的,没有做过小吃,他以为那个很简单,真的做的时候才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很简单的,他这时候才明白老年人经常念叼的那句话:“捡狗屎都离不了要拜个师!”
营业额不断下滑,童小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一筹莫展!
有一天,下午三点过了,他们才卖了三十多块钱 !
江子纯站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恨不得伸出手去,把他们拖进来吃饭!
站了很久,没有一个人进来!
江子纯无可奈何地回过头来,发现童小安没有在店里。
江子纯走进里屋,这实际上是一间屋,从中间隔开,外面是饭店,里面就是寝室。
江子纯走进去的时候,看见童小安睡在床上,她走过去,只见童小安在哭!
她的心揪紧了!
江子纯伸出手,轻轻握住了童小安的手,把他拉起来,紧紧地抱住他,说:“没事的,你不要着急!”
她知道她的安慰很空洞很苍白,只是她实在不知道能说些什么,这时候,她只恨自己没用,不能给童小安帮上什么忙,不能为他分担忧愁!
童小安哽咽着说:“生意这么差…借你妈的钱什么时候才能还得起?…还欠杂贷店一百多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