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苗,农民们只管栽到地里,进行管理,为了避免农民毁林复耕,政府给退耕还林的土地进行补偿,不仅补贴粮食,还补贴钱,但是严禁在栽了树的地里种庄稼,否则不仅不补偿,还要罚款。
郑美莲开始对政府的做法很不理解,她没有读多少书,对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保持水土、绿化环境…这一类新名词完全搞不懂,她只知道,是农民就该种土地,不种土地吃什么?
于明浩不一样,他虽然对党和政府或多或少有不满的地方,但是他对这些名词是懂的,也理解政府的做法。
而且他也算了一笔帐,不种一颗粮食,国家补贴的粮食就比他们自己收的要多一些,温饱问题肯定是有保证,而且这些树苗又不用自己掏钱,核桃和板栗子要不了几年就能投产,卖成钱肯定也比种土地划算,所以在全村人都一片反对声中,他成了退耕还林的带头人。
郑美莲自然又少不了和他吵,吵归吵,这胳膊拧不过大腿,政府要喊办的事几个人吵吵一阵也没有用,政府也是很聪明的,不强制性喊家家户户必须退耕还林,只是先提倡。
除了于明浩,第一年只有村里的干部和党员们退耕还林,当然,于明浩本来也还是党员,这一年他们都领到了政府补贴的钱和粮食,人们一看,他们不点一棵玉米,不种一个土豆都有粮吃有钱拿,积极性一下子都提起来了。
不种地了,活路少了很多,争吵的时候少了一些,心也闲了,偶而两人也要开开玩笑,有时郑美莲乱发脾气,于明浩也能让着她点了。
政府为了加快山区建设、帮助山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按照“要致富,先修路”的原则,扶持单位出水泥和沙石,当地人出工,以抓阄的方式决定各户修哪一段,并且各自对那一段进行永久性维护。
在山民们两年的努力下,终于把c县的盘山公路全部修成了水泥路,连山间的羊肠小道都用水泥铺成了阶梯形,人们上街的时候再也不用旱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政府还说,要把水泥路修到自己家门口的,要修院坝的,也由政府出水泥和沙石,可以一起修了。
于明浩问郑美莲:“我们修不修门上这段路?还有院坝修不修?”
郑美莲不知怎么地,忽然就不高兴了:“不修!喊童小安和江女子他们自己回来修!我们把啥子都给他们修得现现成成的,他们二天光回来享受!我又不是耍不来!”
结果,别人都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只有郑美莲他们没有修。
这个时候,于老太爷已经过世了,尤得富的老妈也仙逝了。
老太太活了九十九岁,临死的头一天还背个小背兜在外面割猪草,她闲不住,眼睛不好使了,看不清人,谁和她打招呼她都靠耳朵来分辨声音,她的听力很好,每次打老远听见郑美莲的声音,她就要喊:“女啊…”郑美莲恨尤家的人,恨尤得富,恨尤文涛,就是不恨老太太,她恨不起来,不仅恨不起来,看见她,郑美莲心里还有一股亲热感。
得知老太太过世了,她心里倒着实难过了一阵,全村的人都去送了老太太,郑美莲也去了,这一次她没有管于明浩高不高兴 。
村里的年轻人都各显神通出门挣钱去了,李二娃也和他的妻子到外省打工去了,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