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知青们陆续都返回北京,女儿李灵也送回北京,并上了北京,自己所在县供销社的十几个北京知青,除了和自己一样的嫁给当地农民的一个女知青外,其余全调回北京,张燕便觉心里苦苦的。她倒不是多贪恋北京的生活,她是想常看到女儿,是想和人比,别人都能回北京,自己又不比别人缺条胳膊少条
,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回北京呢?尤其是当薛玉昌的婆姨二红都到了北京后,张燕的心里更动
了,不光北京
队的知青回北京了,就连嫁北京知青的本地婆姨也随汉
回了北京,自己这个北京知青,难
就因为嫁了个当地农民,就不能回北京么?
“你回去能把李河带回北京,以后,李河就是北京人了?”金虎每每说起他和张燕生的儿李河,两
便能放
光来。
“政策是允许的,我们单位一个北京知青,不光他自己和两个孩回去了,还把他忻县本地的丈夫也
到北京去了。”
往北京调奇地顺利,填上表,没两个月,就办成了。张燕又回到这座梦寐以求的城市。
她心有不甘。她打听到:只要知青离异,或单一人,都可调回北京的,于是她想到离婚,她把这想法和金虎说了,金虎啪嗒啪嗒
了好几锅小兰
,
的满屋都是呛人的小兰
那烟雾,才缓缓地说:“人家都回,你不回,你心酸呐,可是你回了,我和儿
小河怎么办?”
“妈,我是为了能把小河回北京,小河是咱们家的后,咱们家的
到北京后,以后的后代就都是北京了,这不好么?”张燕尽力解释。
“当然,李河今年才十二岁,跟着母亲动迁,理所当然。”张燕理由十足地说。
张燕无奈,只好把女儿办回了北京,上在
家的
本上,人住在
家,上学在
家附近的中学。那次送女儿,她回了趟北京,可是仅仅半年,女儿就来信说不想在北京呆了,让母亲把
“您今天能动弹,能下地活,明天呢,后天呢,明年呢,后年呢,总有一天不能动弹的时候,
边总要留个人啊。”
“我一调回,能把儿小河的
也能带回去!”张燕见丈夫有
开窍,忙说。
“妈,您哭甚呢?”和老人相多年,又两度
了老人的儿媳,老人平时待自己好的似亲女儿一般,婆婆哭,张燕自然心疼,忙
屋劝解。
“真的?”老人破涕为笑地问。
“燕啊,听说你要和金虎离婚?”老人哽咽地问。
张燕问公公婆婆,公公婆婆都没说什么,都表示同意,但张燕却看见,婆婆躲在她的屋里,悄悄地在用衣袖抹泪。
自打队以后,她只回北京几趟,由于
原因,她和银虎结婚没回北京,和金虎结婚也没回北京,她不是不想回,也想让自己的夫婿认认北京自己
家的门,认认
夫和他们的
女,可是
夫来的信却让她寒了心,说她忍不住,那么早就嫁个农民,让
夫的脸丢尽,并说你回来可以,不要把你那个农村丈夫带回来。
只过了几日,李金虎像从到脚底都想通了一样,不但同意和张燕离婚,还主动
促和张燕立刻去公社办理。
“你哄我呢吧,李灵都上了北京,你再回去,就是两个北京
,李河再回去,就是三个北京
,政府那么傻,一下让你们回去三个?”
“真的,我们单位的,我还哄你?”张燕继续劝说。
“你和金虎离了婚,你在北京怕又要找个汉吧?”婆婆终于说
心中要说的话。
“我那么大本事,把小河回去,我都没十足把握,金虎,怎么
回去呢,再说,家里您们二老,总得有个人为您们养老送终,照顾你们啊,我和金虎都走了,你们咋办?”
“我和你爸还都能动弹。”婆婆说。
“妈,我多大的人了,都四十了,谁要我呢?就是金虎和银虎稀罕我,别人谁瞧得上我,我和金虎是假离婚,我在北京站住脚后,过几年我把金虎也到北京,把你二老也接到北京享福去。”
说的张燕心灰意冷,暗说:“农民怎么了,没有农民粮,你们吃什么,没有农民
棉
,你们穿什么,你们俩无非就是北京的售货员和司机,又不是大知识分
和地位多
的
,怎么就看不起农民呢,一赌气,便一直没回北京,十几年后,没回北京的知青可以把一个
女送到北京上北京
,张燕想把儿
送到北京,写信给
,信
发后,两个月都没收到回信,后来好不容易收到回信,
和
夫却不同意张燕的儿
回北京,一来嫌他笑,她们照顾不了,二来
家住房少,一个男孩不好安排住,如果让张燕女儿李灵回北京,她们倒可以接受。李灵年岁大些,又是个女孩,懂事,不淘气,睡觉地方也好安排。
“你也把金虎到北京吧!”婆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