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居然又在舞台上看到了《游园惊梦》!人生的境遇是如此之不可测。白天我刚去游过秦淮河、夫庙,亦找到了当年以清唱著名的得月台戏馆,这些名胜正在翻修,得月台在秦淮河畔,是民国时代南京红极一时的清唱场所,当年那些唱平剧、唱昆曲的姑娘,有的飞上枝
,变成了大明星、官太太。电影明星王熙
便是清唱
的。得月台,亦是秦淮
榭当年民国时代一瞬繁华的见证。我又去乌衣巷、逃叶渡,参观了“桃
扇底送南朝”李香君的故居媚香楼。重游南京,就是要去寻找童年时代的足迹。我是一九四六年战后国民政府还都,跟着家人从重庆飞至南京的,那时抗战刚胜利,整个南京城都
漾着一
劫后重生的兴奋与喜悦,渔
鞞鼓的隐患,还离得很远很远。我们从重庆那个泥黄
的山城骤然来到这六朝金粉的古都,到
的名胜古迹,真是看得人
缭
。我永远不会忘记爬到明孝陵那些庞然大
一九八七年重游南京,我看到了另一场彩的昆曲演
:江苏昆曲剧团张继青的拿手戏《三梦》——《惊梦》、《寻梦》、《痴梦》。我还没有到南京以前,已经久闻张继青的大名,行家朋友告诉我:“你到南京,一定要看她的《三梦》。”隔了四十年,才得重返故都,这个机会,当然不肯放过。于是托了人去向张继青女士说项,总算她给面
,特别演
一场。那天晚上我跟着南京大学的戏剧前辈陈白尘与无白匋两位老先生一同前往。二老是戏曲专家,知
我
昆曲,颇为嘉许。陈老谈到昆曲在大陆式微,忿忿然说
:“中国大学生都应该以不看昆曲为耻!”开放后,中国大学生大概都忙着
迪斯科去了。当晚在剧院又巧遇在南京讲学的叶嘉莹教授,叶先生是我在台大时的老师,我曾到中文系去旁听她的古诗课程,受益甚大。叶先生这些年巡回世界各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抱着兴灭继续的悲愿,在华人
弟中,散播中国传统文化的
苗。那天晚上,我便与这几位关
中国文化前途的前辈师长,一同观赏了杰
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的《三梦》。
张继青的艺术果然了得,一《痴梦》演得
神
化,把剧中人崔氏足足演活了。这是一
难度的
工戏,是考演员真功夫的内心戏,张继青因演《痴梦》名震内外。《痴梦》是明末清初传奇《烂河山》的一折,取材于《汉书·朱买臣传》,及民间
前泼
的故事。西汉寒儒朱买臣,年近半百,功名未就,妻崔氏不耐饥寒,
休改嫁,后来朱买臣中举衣锦荣归,崔氏愧悔,然而覆
难收,破镜不可重圆,最后崔氏疯痴投
自尽。这是一
典型中国式的
理悲剧: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希腊悲剧源于人神冲突,中国悲剧则起于油盐柴米,更近人间。朱买臣休妻这则故事改成戏剧叶经过不少转折。《汉书·朱买臣传》,崔氏改嫁后仍以饭饮接济前夫,而朱买臣当官后,亦善待崔氏及其后夫,朱买臣夫妇都是极厚
极文明的,但这不是悲剧的材料。元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最后却让朱买臣夫妇团圆,变成了喜剧。还是传奇《烂河山》掌握了这则故事的悲剧内涵,但是在《昆曲大全》老本
的《
休》一折,崔氏取得休书后在大雪纷飞中竟把朱买臣逐
家门,这样凶狠的女人很难演得让观众同情,江苏昆剧团的演
本改得最好,把崔氏这个
慕虚荣不耐贫贱的平凡妇人刻划得合情合理,恰如其分,让张继青的
湛演技发挥到淋漓尽致。她能把一个反派角
演得最后让人
到其情可悯,其境可悲,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靠真功夫了。张继青演《烂河山》中的崔氏,得自传字辈老师傅沈传芷的真传。沈传芷家学渊源,其父事“昆曲传习所”有“大先生”尊称的沈月亭,他自己也是个有名的“戏包袱”工正旦。张继青既得名师指导,又加上自己
刻琢磨,终于把崔氏这个人
千变万化的复杂情绪,每一转折都能准确把握投
来,由于她完全
角
,即使最后崔氏因梦成痴,疯疯癫癫,仍让人觉得那是真的,不是在
戏。《烂河山》变成了张继青的招牌戏,是实至名归。我们看完她的《痴梦》大家叹服,叶嘉莹先生也连声赞好。
人看得啧啧称奇,原来乾隆年间南京还有这场面。夺魁的是芳林班小旦郑葵官,杜慎卿赏了他一只金杯,上刻“艳夺樱桃”四个字。这位杜十七老爷,因此名震江南。金陵是千年文化名城,明太祖朱洪武又曾建都于此,明清之际,金陵人文会萃,亦是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