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柏克莱,正是黄昏时分,远远望去,校园里的钟塔(SatherTower),已被夕染成了金
。我不知
,白先勇是以什么样的心情看这一片夕
的?
因为是第一次去国,对“浪漫港都”旧金山自然特别向往。白先勇一
就看
了我的“心思”
快就说:“好,带你去旧金山看看,那是
国西岸的文化重镇,附近有柏克莱(Berkeley)、斯坦福(Stanford)两所
国
尖名牌大学,我的那篇《游园惊梦》还是在柏克莱写的呢!你应该去
受一下那里的文化氛围。”
三
旧金山是座丽的城市,还有“
国诗角”之称。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罗伯特·邓肯(RobertDuncan)和肯尼斯·雷克斯洛思(KennethRexroth)等发起了“旧金山文艺复兴诗歌运作”这为后来“跨掉一代”(BeatGeneration)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一九五五年,艾
·金斯堡(AllenGinsberg)在旧金山一间画廊朗诵他的长诗《嚎叫》震惊全
“跨掉一代”从此风靡世界,旧金山也成了“跨掉一代的大本营”
我把国之行的压轴戏放在了参观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柏克莱是西岸最有名的大学,一向以激
和革命著称,尤其在六、七十年代支持民权运动和反越战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
。白先勇对这间名校有一份特殊的
情,一九六六年,他的挚友王国祥在此读博士学位,那年夏天,他从圣芭芭拉来柏克莱度假,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游园惊梦》。一九八O年他又在柏克莱东方语言文学系客座一学期。所以,这座大学城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我们是星期天去柏克莱的,校园里十分安静,有一
冬日的冷清。这样的天气,是会让人心澄如镜的。故地重游,白先勇很快就找到了东方学院大楼,二楼的图书馆星期天照旧开放,不少东方面孔正在埋
苦读。白先勇告诉我,写小说《游园惊梦》时,他在这里还借了不少参考书,如:汤显祖的《牡丹亭》。
四
不过,校园外的电报街(TelegraphAvenue)倒是闹非凡,俨然成了商业观光区,街
小贩在此兜售各
手工艺品、扎染衣服、文
及电脑
件。
前的景观使白先勇大为
叹,他说:“以前,这条街上书店林立,三五步就是一间。”现在,我们走完整条电报街,也不过看到寥寥可数的几家书店。不过,这条街上的市井闲情令人难忘。
江向东
’?教人如何用诗人的‘
睛’去看大千世界。”
走城市之光书店,向右拐就是维苏威咖啡屋,里面客人多为中老年知识分
,想必有不少是当年的跨掉族和嬉
族(Hip),如今倒是一派学者风范。实际上,从七十年代开始,不少跨掉派诗人也纷纷转舵,走
大学殿堂,成为学院派一分
。那天在维苏威,我们
了
尔兰咖啡,白先勇突然冒
一句:“真希望去一次都柏林。”或许
尔兰咖啡使他想起
尔兰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及他的《都柏林人》。不少人都说,《台北人》和《都柏林人》在
神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一首民族文化的挽歌。这次在圣芭芭拉图书馆还看到一篇硕士论文,比较《台北人》和《都柏林人》。
尔兰民歌也是白先勇所喜
的,尤其是那首《NannyBoy》,他家里收有多
版本这首歌的CD。
尔兰有它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学、音乐更是充满乡愁和悲情,白先勇从中一定找到了共鸣
。白先勇自己承认,归
到底他是个浪漫派作家;众所周知,乔伊斯是西方现代派的鼻祖。我想问:就文学的本质而言,现代派、浪漫派或其他什么
派究竟有没有区别?
白先勇虽为小说家,可他对国“跨掉诗派”也极有兴趣,在旧金山,我们一起去了大名鼎鼎的城市之光书店(CityLightsBookstore),书店位于哥
布大
二百六十一号,一九五二年,由诗人费林杰提开设,它的隔
就是维苏威咖啡屋(VesuvioCafe),两者在五、六十年代都是跨掉族诗人的聚会
。跨掉诗派的作品往往需要大声朗读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故旧金山有不少画廊、书店、酒吧、饭店成了这些诗人的“布
场”城市之光书店和维苏威咖啡屋是最有名的两家。白先勇每次来旧金山,都要到这家书店消磨半日,他说:“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变化,而这间书店总是老样
,通往地下室的那段狭窄木梯,走在上面会发
轻轻的鼓
声,让人肃然起敬。
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相对于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学艺术在本质上,几千年来并无多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