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安容文集 > 入土之事

入土之事

入土之事

邻街的一位老人走了。

老家的风俗是震撼人心的:chang辈走了,会搭上隆重的灵棚,停了结实的寿棺,给老人绫罗绸缎地穿dai,安稳地躺入棺材里。从下葬的tou七天里,叫zuo“停灵”下葬前一天,响qi班来了,戏班来了,演艺班来了,chuichui打打热闹到后半夜。第二天起殡了,会有两出大戏上演。一出叫“摔盆”,一出叫“上祭”“摔盆”的须是chang媳“上祭”的应是男xing晚辈。据说只有孝顺的媳妇才能把陶盆一摔就碎,几摔都不碎的,chang媳脸上会不好看:这是老人家对她的惩罚。“上祭”则是考验儿孙的一个仪式,要端上贡品,捧上香,按一定的步法向灵位磕tou。“上祭”有“三十六祭”、“二十四祭”之说。“三十六祭”就是连磕三十六个tou,这对上祭的晚辈来说,是对ti力的一个挑战。现在简约了,大多空手上祭,作高过touding的揖。披麻dai孝的子孙,在灵前规矩地磕tou,一步一个,有时会一边磕tou,一边泪眼婆娑地泣,让周围的观众都为之感动。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出大戏,老人故去出殡时才有那么多观众,拥堵了看。这口口相传的活动叫zuo“看埋人”其实是不会跟着送殡的队伍看着把人埋去的,摔盆和上祭才是看埋人的主要节目。观众大多是老人,看得出名堂,也评得出门dao。

孩子时候跟祖母去看埋人,挤在人群中,望着一群白衣白kutou扎麻绳的孝子,吓怕了哭。祖母不zuo评论,只倚了墙gen,坐了石臼地看。人们大多会评价一位媳妇是否孝顺公婆,产生出一位ti格健壮的孝子孝孙。和nainai一起看埋人的是几位年龄相若的老人,儿孙膝下,没什么事情可zuo了,就袖了手闲谈,谁家有了红白事结伴去看。直到他们也一天天老去,直到他们有人开始被埋,直到nainai再也不能看埋人,而后她老人家住进棺材。

那时政府已经禁止了土葬,但农村仍有他亘古不变的风俗,落叶归gen,入祖归宗。于是就把火葬的骨灰盛在棺材里埋下,隆起小小的坟堆。祖母以碎片的形态谁在棺材里,放了衣冠和鞋子,摆出shenti的形状,衣袖边上还有她生前用的拐杖和收音机。祖母安静地睡在灵棚里,棚外是一班奏着哀乐的响qi班。大娘摔了盆,陶制的圆盆应声而碎。围观的人有的侧目了。大娘对祖母不好,整街的人都知dao,这盆却裂得干脆。大娘自是满意,理理孝衣的下摆,进了灵棚里坐。再是父辈和兄chang们的上祭。一步一磕tou的凝重,伴着响qi的chui打黯然进行。膝盖、手掌、额tou,一一chu2地。摔盆只是一瞬间的事,一次上祭却好像过了一个世纪。观众都不出声,看着这肃穆而漫chang的一幕。

一场场死别,真如一场场大戏。观众总是老人居多,也有看热闹的年轻人。故去的老人沉沉睡在灵棚下的棺里,冥照上笑意盈盈,冷眼看着好看的表演,他曾经也是看埋人的一员。残酷的岁月没有放过他,直到他成了被埋的人、被看的人。

送殡的队伍走了,看埋人的队伍散了。谈将起来:“那家的媳妇不好,摔了两次盆才烂!”“孙子孝顺!三十六个tou,大祭呐…”老人们总是一阵唏嘘,谈论着老相识、老街坊的葬礼,有暗自忖思,有评tou论足,甚至有攀比和艳羡。想来他们看到的,不止是埋人这回事了。

每前进一秒,离自己回归的日子又近了一寸,老人们看的,该是对自己未来必经之路的一zhong窥视,以及由此获得的一点安wei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