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胜景如武功山等相结合,更是相得益彰。武功山,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我们理当探索之、深入了解之、倍加珍惜之。
武功山金顶与明月山的全程穿越,路程较长,具有挑战性。首日从沈子村经金顶至白云客栈(观音宕),25km左右,耗时约8小时;次日经发云界至沈家大院,35km左右,走了约10小时;第三日冲顶羊狮幕(含歧路来回)与明月山徒步下山,23km左右,花了9小时。里程只是一个估算值,如此,全程大致为83km。这次恰逢连续的雨天,未能目睹大景观,又泥路异常湿滑,增加了很多爬行难度。
在许多有关武功山的介绍中,经常能见到这首诗:“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据说为徐霞客所作的《游武功山》。我仔细翻阅了《徐霞客游记》中有关武功山的篇章,未寻及,或为后人杜撰而附之。又,另见有人质疑,徐在游览武功山时,不是下雨就是大雾,没能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他当年登武功山,运气与我们差不多,无缘武功山上空的天高云淡,更无煌煌之日景。
武功山主峰之争,涉及各地经济利益与影响力等而愈演愈烈。武功山山系,位于吉安市安福县、萍乡市芦溪县与宜春市袁州区交界处,主峰白鹤峰(金顶)介于安福与芦溪之间。武功山历来属于庐陵(吉安市)安福县管辖,而今萍乡一侧开发较早,成立了武功山国家级风景区,游步道已贯通山顶。类似争议,时有所见,但多人似乎忽略了一点,把古之香炉峰与今之香炉峰相混淆了。《徐霞客游记》:“武功山东西横若屏列,正南为香炉峰。香炉西即门家坊尖峰,东即箕峰。三峰俱峭削,而香炉高悬独耸,并列武功南,若棂门然。其顶有路四达。由正南者自风洞石柱,下至棋盘、集云,经相公岭,出平田十八都为大道。余所从入山者也。由东南者,自观音崖下,至江口,达安福。由东北者二里,出雷打石,又一里,即为萍乡界,下至山口,达萍乡。由西北者,自九龙抵攸县。由西南者,自九龙下钱山,抵茶陵州,为四境云。”窃以为,其中提及的香炉峰,即今之金顶(白鹤峰),西侧的门家坊尖峰即九龙山,东边的箕峰即今之香炉峰(当地人亦称大箕峰)。千百年来,峰名有所演变,不可混同。如此,观音崖下今有(安福)观音堂,雷打石在今萍乡侧武功山景区内,下出一里即古之萍乡界。当然,古今边界之变化也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不论地方边界,纵观全球史国界之变迁也是常有的事儿。搁置争议,携手开发与保护为好,为了武功山更美好的明天。
穿越武功山的线路众多,嵊州本地驴友走的也各有异同。譬如,杨家岭——羊狮幕——发云界——金顶——武功山景区大门,2007年10月大鹏与云烟等曾走过,2008年5月炊烟等3人与同年10月青龙带嵊新驴队走的也是同样的线路。武功山景区——金顶——发云界——羊狮幕——万龙山景区,2008年10月,棋子等;2010年10月杰圣等25人,走的同样线路,只是好像没上羊狮幕。我们走的,沈子村——金顶——发云界——沈家大院——羊狮幕——明月山景区,去年同期小牛牛他们等走的好像与我们相似的线路。综上,这条线路最长,贯穿武功山金顶与明月山两大景区,风景指数为最佳。三天穿越比较匆忙,假如考虑到观光与拍摄为主,则宜分4天,即第一晚宿金顶,看金顶晚霞与日出,第二晚宿发云界,第三晚宿半升米冲(旭日山庄),登羊狮幕赏日出,然后从明月山景区徒步下山,慢慢的玩赏。如此,则从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