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应明确“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7岁到10岁,就教给一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
现再教育的问题。看看我们的现状吧,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认识不到自我教育的重要和必要,经常听到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好
”“学生自控能力差”“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等,
一级学校埋怨低一级的学校,学校、家
、社会还相互指责,又有谁从自我
上找原因呢?一个学生一直到17、18岁还只是
到自己是个受教育者,只是有人教育他,而他不教育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认真地反思:我们的青少年在
神生活中的自我检验和自我锻炼究竟有多少呢?
苏霍姆林斯基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
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如何
行真正的教育呢?
二
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德育可以关起门来搞,可以远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温室里培养的
朵经不起风
雨打,象牙塔里的学生可以暂时不受污染,却经不住社会风狼的冲击。各
不同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存在和传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校德育应溶
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让学生去审视社会,认识社会,分辨真善
和假丑恶,
取
华,弃其糟粕,增
免疫力。“教给学生自我教育要比安排他怎样度过星期天困难得多,要比抓住他的手不放,直到他走
校门,一下
被摆脱了各
校规和限制的自由空气陶醉得不知所措,那要困难和复杂得多。”关门办学是形而上学,是集
怠工。德育工作者应因势力导,依靠教育和激发学生
行自我教育来提
学生的思想觉悟和
德境界。
其次,应明确德育的重要使命是教会学生行自我教育。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和智育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一样,德育要使学生能够
行自我教育,有人曾说,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金矿。开启这个金矿的金钥匙是什么呢?是
调学生要慎独和自律。在指导学生
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领导千万不要故意地、人为地
教训人的样
,应启迪学生心智,让他主动、自觉、独立地而不是被动、
迫、依赖
地
事情,让他
德育的主人,而不是当
隶。教师不可能替学生解决一系列他们将来要解决的问题,能
的也是应该
的只能是帮助学生夯实正确的思想
德基础,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教会他生活,教育会他
人。
谈到如何让学生行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
了许多方法、途径和手段,挖掘了很多自我教育因素,总的指导思想是:“让他在自我教育方面实际地
一
事情,让他通过某一去考验和尝试成功。”
地讲有四
手段。之一,劳动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不是单纯的劳动,而是让学生从不就懂得劳动的
乐,
验由于
制自己
预定计划
行工作的自豪
和幸福
;让他认识和发现自己的力量、才能、天赋和创造力;使他经受吃苦耐劳的意志磨练,增
劳动人民的情
,珍惜劳动成果。现在的家
和学校,把学生的生活安排得安全舒适,有时竟达到荒唐可笑的地步,不让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
力劳动,搀着他走路,只是一味地满足他的要求而加以呵护,这样会养成学生的惰
。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在全面推素质教育的今天,
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应明确“什么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有辟的论述:“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严格地说,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
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
上表现
来。”“全
问题就在于要能够
制自己。”“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概括地讲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有自我认识,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事,能够
制自己,战胜自己,能够主动去关心别人,才是真正地开始了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