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前210年,秦王朝一任帝(始皇帝)嬴政,东巡国土,因不适,折回京师(首都咸
【陕西省咸
市】),在中途逝世,幼
嬴胡亥篡夺帝位。把嬴政安葬骊山(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墓
极
,熔化铜
,
地下,堵
泉
,内
填满奇
珍宝。又命工匠在各
装置可以自动发
的
弓,对接近的人,立即
杀。墓
中兴建江河海洋,用
银
成小溪,设置机械使它
动运转。墓
如同天空,星辰排列;墓底完全依照风
格局。凡是没有生儿
的小老婆,全
驱
墓
殉葬。棺木
土之后,有人提醒说,制造机械的工匠,可是知
怎么破解的,一旦
漏,仍有被掘被盗危险。于是,再把所有工匠驱
墓
殉葬。
嬴政搞了一大
个人崇拜的玩艺,诸如“制”、“诏”、“朕”、“皇帝”之类,说明他的智商平平,不过废除谥法却是一项真知灼见。谥法是儒家系统中最无聊的专门给死亡贵族起绰号的一
文字游戏。可惜秦王朝瓦解后,谥法复活,直到20世纪清王朝末期,知识分
还乐此不疲,把人与人间的称呼,搞得其
如麻、乌烟瘴气。
司光曰:“南北合纵和东西连横的大战略,虽然反复百端,但明显地可以看
,南北合纵,符合六国利益。最初,周王朝的君王,建立千万封国,使他们
通来往,相亲相
,用宴会增
情,用会盟加
团结。无他,只不过要他们同心合力,保卫国家。如果六国都能以信义互相亲善,秦王国即令再为
大,怎么能被它灭亡?三晋(魏、赵、韩),是齐王国、楚王国(首都郢城【湖北省江陵县】)的屏障,齐王国、楚王国,又是三晋的
基,形势上互相依靠,表面跟实质不可划分。三晋攻齐楚,是自挖
基,齐楚攻三晋,是自己动手拆毁屏障,天下竟有用拆毁屏障的手段,去向
盗献媚,说:‘
盗
我,不会攻我!’真是荒谬到了家。”
纪元前221年,秦王国(首都咸【陕西省咸
市】)大将王贲向齐王国(首都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
发,突袭临淄。齐王国军民,没有一人抵抗。秦军承诺给齐王田建500华里土地,田建遂投降(前359年至前221年,齐王国立国139年,到此灭亡)。
2100年后,嬴政先生的坟墓,开始从外围被挖掘,银已涸,
弓已枯,专制帝王自认为铁打的地下江山,成为虚话。迄今挖掘
土的,虽不过一小
分,但仅只充当嬴政卫士的“秦俑”已引起世界瞩目。等到有一天,把嬴政本人的老骨
挖
来,当另有一番启示。而那么多被活埋的
女,以及被谋杀的工匠,可以想像,他们在封闭的墓
中挣扎哀号,而最后纷纷窒息倒地,尸
纵横,千古
冤。人权被如此摧残,带给我们江海般悲愤。
幸亏田建不采纳这位即墨城主的意见,否则徒使人民受到更大的苦难。知识分谈论政治,往往跟赵括谈论军事一样,千难万难的千症万结,信
发飙,都易如反掌。秦王国倾全国之力,可用之于战场的,不过60万。即墨城主却要齐国王一下
给三晋官员100万,一下
又
给故楚人士100万,好不
闹,不知
哪里来的200万?武装
队不由自己将领率领,却
给那些
亡之徒,天下从没有这
可能。而40余年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队,一旦投
战场,面对百战百胜的秦军,恐怕又要劳动对方活埋降卒。即令稍稍胜利,要想一
气打到咸
(陕西省咸
市),又是一份
丽的纸上作业。齐王国唯一的生路是支持它的邻
抵抗
秦。事到如今,只剩下齐王国一个孤
,即令玉皇大帝下凡,也无法挽救。40余年目光短浅,必须付
40余年目光短浅的代价。
秦王国对亡国之君,当然不履行承诺,改把田建放逐到共邑(河南省辉县市),禁在松柏树林之中,衣
不继,终于饿死。齐王国人民曾为他作了一首悼歌,表示对他信任外籍人士的不满:“满耳松树的涛声/满目柏树林/饥饿的时候不能吃/
渴的时候不能饮/谁使田建落得如此结局/是不是那些/围绕着他的客卿大臣?”
秦王朝一任帝(始皇帝)嬴政在沙丘逝世时,遗命由太嬴扶苏继位,而宦官赵
勾结宰相李斯,矫诏立嬴政的幼
嬴胡亥当太
,又
威望可以建立,秦王国可以消灭,岂仅只保持国家安全而已。”田建拒绝接受。
纪元前221年,秦王国(首都咸【陕西省咸
市】)已吞并六国,统一当时已知的世界,国王(六任)嬴政洋洋得意,自以为品德超过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功勋超过五帝,于是不再称国王,改称“皇帝”(这是“皇”和“帝”二字第一次结合,以后遂成为固定名词,连续使用两千年)。皇帝颁布的文告称“制”皇帝下达的命令称“诏”(圣旨),皇帝自称“朕”(从前每个平民都自称“朕”嬴政之后,只有皇帝才自称“朕”人民只好自称“我”了);追尊老爹嬴异人(五任庄襄王)当太上皇(以后只有仍活着的老爹才称“太上皇”),下令说:“元首死了之后,所加的绰号(谥法)是儿
议论父亲、臣属议论君王,无聊透
。从今天开始,废除谥法。我是始皇帝,后世以数目字顺序计算: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传到无穷。”
司光这段评论中,赞扬苏秦的大战略:“南北合纵,符合六国利益。”似乎是
了底。因司
光和孟轲二位大亨,一向只谈仁义,不谈利益的,而今司
光也不得不把国家利益列为第一。但他又主张“六国如果都能以信义互相亲善”夫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才能使他们永久结合。所谓信义,也必须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最大的信义往往是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利益往往也是最大的信义。团
的立场和个人的立场并不一样,儒家学派一直在其中搅和不清,所以总是不断地捉襟见肘,不能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