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bu分 B老师
B老师应该有六十岁了。他高中毕业来到我们小学时,我正上二年级。小学,都是女老师多,来了个男老师就引人注意。引人注意还因为他总穿一shen退了色的军装;我们还当他是转业军人,其实不是,那军装有可能是抗美援朝的chu1理物资。
因为那shen军装,还因为他微微地有些驼背,很少有人能猜准B老师的年龄。“您今年三十几?”或者:“有四十吗,您?”甚至:“您面老,其实您超不过五十岁。”对此B老师一概微笑作答,不予纠正。
他教我们美术、书法,后来又教历史。大概是因为年轻,且多才多艺,他又zuo了我们的大队总辅导员。
自从他当了总辅导员,我记得,大队日过得开始正规;出旗,奏乐,队旗绕场一周,然后各中队报告人数,唱队歌,宣誓,各项仪式一丝不苟。队旗飘飘,队鼓咚咚,孩子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庄严。B老师再举起拳tou,语气昂扬:“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孩子们齐声应dao:“时刻准备着!”那一刻蓝天白云,大伙更是ti会了神圣与骄傲。
自从他当了总辅导员,大队室也变得整洁、肃穆。“星星火炬”挂在主席像的迎面。队旗、队鼓陈列一旁。四周的墙上是五颜六色的美术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类。我们几个大队委定期在那儿开会,既知重任在肩,却又无所作为。
B老师要求我们“shen入基层”去各中队听取群众意见。于是乎,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ti委员、卫生委员,以及我这个宣传委员,一干人ma分tou行动。但群众的意见通常一致:没什么意见。
宣传委员负责黑板报。我先在版tou写下三个美术字:黑板报(真是废话)。再在周围画上花边。内容呢?无非是“好人好事”“表扬与批评”以及从书上摘来的“雷锋日记”或从晚报上抄录的谜语。两块黑板,一周一期,都靠礼拜日休息时写满。
春天,我们在校园里zhong花。同学们从家里带来zhong籽,撒在楼前楼后的空地上。B老师钉几块木牌,写上字,插在松ruan的土地上:让祖国变成美丽的大花园。
秋天我们收获向日葵和蓖麻。虽然葵花瘦小,蓖麻籽也只一竹篓,但仪式依然庄重。这回加了一项内容:由一位漂亮的女大队委念一篇献词。然后推选出几个代表,捧起葵花和竹篓,队旗引路,去献给祖国。祖国在哪儿?曾是我很久的疑问。
那时的日子好象过得特别饱满、色彩斑斓,仿佛一条充盈的溪水,顾自欢欣地liu淌,绝不以为梦想与实际会有什么区别。
B老师也这样,算来那时他也只有二十一、二岁,单薄的shenti里仿佛有着发散不完的激情。
“五一”节演节目,他扮成一棵大树,我们扮成各色花朵。他站在我们中间,贴一shen绿纸,两臂摇呀摇呀似春风chui拂,于是我们纷纷开放。他的嗓音圆run、高亢:“啊,春天来了,山也绿了,水也蓝了。看呀孩子们,远chu1的nong1烟那是什么?”花朵们回答:“是工厂里炉火熊熊!是田野上烧荒播zhong!是时代的车lungungun向前!”“想想吧,桃花,杏花和梨花,你们要为这伟大的时代zuo些什么?”“努力学习,健康成chang,为人类贡献甘甜的果实!”
新年又演节目,这回他扮成圣诞老人——不知从哪儿借来一件老pi袄,再用棉花贴成胡子,脚下是一双红色的女式雨靴。舞台灯光忽然熄灭,再亮时圣诞老人从天而降。孩子们拥上前去。圣诞老人说:“猜猜孩子们,我给您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有猜东的,有猜西的,圣诞老人说:“不对都不对,我给你们送来了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这台词应该说设计不俗,可是坏了,共产主义蓝图怎么是圣诞老人送来的呢?又岂可从天而降?在当时,大约学校里批评一下也就作罢,可据说后来,文革中,这台词与B老师的出shen一联系,便成了他的一条大罪。
B老师的相貌,怎么说呢?在我的印象里有些混luan。倒不是说他chang得不够有特点,而是因为众人多以为他丑——脖子过于细chang,hou结又太突出;可我无论如何不能苟同。当然我也不能不顾事实一定说他漂亮,故在此一问题上我态度暧昧。比如“Bji脖”这外号在同学中早有liu传,但我自觉自愿地不听,不说,不笑。
实在有人向我问起他的相貌特征,我最多说一句“他很瘦”
在我看来,他的脖子和他的瘦,再加上那shen退色的军装,使他显得尤其朴素;他的脖子和他的瘦,再加上他的严肃,使他显得格外干练;他的脖子和他的瘦再加上他的微笑,又让他看起来特别厚dao、谦和。
是的,B老师没有缺点——这世界上曾有一个少年就这么看。
我甚至暗自希望,学校里最漂亮的那个女老师能嫁给他。估且叫她G吧。G老师教音乐,跟B老师年纪相仿,而且也是刚从高中毕业。这不是很好吗?G老师的琴弹得好,B老师的字写得好,G老师会唱歌,B老师会画画,这还有什么可说?何况G老师和B老师都是单shen,都在北京没有家,都住在学校。至于相貌嘛,当然应该担心的还是B老师。
可是相貌有什么关系?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