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在柏林大学的四年,系统地研习了克思主义原著和充满辩证
神的黑格尔哲学。因而,他有着建立在丰厚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上的理论
定
和崇尚真理的革命意志。这一切,为其后来无条件献
社会、追求
步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他在北伐失败后,参加发动南昌起义;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参加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建事变失败后,
亡日本;在日本一边重新学习、反思自省,一边又重振组织;日寇发动侵略的枪声一响,他立即潜回香港,率先响应中共《八一宣言》;在蒋介石宣布解散民盟的时刻,他
亡香港与沈钧儒一
宣布恢复民盟…。这一系列不屈不挠的表现,都与他在德国的初衷相一致。在家
生活中父亲从来不怎么检查我的成绩单,但极其重视“如何
人”的教育。他常说:“要
一个真正的人,最起码的条件和最终的要求就是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无论生忧患之中,还是
落魄之境,无论自幼至长,还是自长至老,在这个问题上应无一刻的松动。”
我是章氏后代中唯的一盟员。但只要提到民盟,我内心总是隐隐作痛。因为为了这个组织,我父亲几乎送命,他的家几乎破裂,我和
整天被搁在乡下的红薯地里,形同孤儿。它存留在我心中。
1958年1月26日,民盟中央宣布撤消章伯钧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兼组织长的职务。
问:现在版的关于反右运动的书不少,您都看了吗?
答:这个问题我现在只能回答一分原因。大革命失败后,我的父亲对当时共产党内连续
现的“左倾”路线极为不满。对第三国际亦大有看法。他作为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
也
自己不能适应。
问:章先生最初是共产党,为什么又离开了共产党?
1941年3月29日民盟秘密成立。父亲是五人常务委员会之一员,兼任组织长。
我父亲的奋发求学与神气质,对他的两个弟弟起着表率与带动的作用短他去德国之后,二弟伯韬赴法国留学,为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语文
主任,且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三弟伯仁到日本留学,后去苏联也成为共产党员,继陈绍禹(王明)之后,任苏联远东区伯力学校校长。一家三兄弟相继
国
造,被家乡亲友同学称为“一门三国”、“一门三龙”而且,这“三国”、“三龙”还都是共产党。但兄弟三人均未能善终,我父亲成了反党右派;我二叔
劳早逝;我三叔在斯大林清洗中被枪决。
所以在与中共失去联系之后,再也没有主动恢复。他愿意追随邓演达创建第三党。邓殉难后,他矢志奋斗到底。在漫长的斗争中,他历尽险阻,贫病加。蒋介石用
官利诱,用权势威迫,他都不为所动,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民主战士。
答:现在版的关于反右运动的书,我翻翻而已,如叶永烈的,如化名为姚杉尔的“中国百名大右派”它们算是文学作品吧。从前的血泪,可以成为现在的资本;写别人的血泪,可以转换为自己的资本;不懂得民主党派,不熟谙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不透反右运动的。别以为把那些旧报纸上的东西用
针大线穿起来,就自诩为“本书是一
系统研究1957年右派的问题的开山之作”是对“那个悲剧时代的悲剧人
行了真实的记述,披
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我同意这样的观
:文学也在分化,就整
而言,几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基本上无所作为。文学不再是艺术,而是商业活动的特殊形式。他们不是创作作品,而是制造作品,用发表过的文章或资料加以
谁都知,民盟是在抗日战争的
要关
建立的,它承担着国共两党之外“第三者”角
和重要的调停作用,以推动两党团结抗敌。它是由三党三派组合起来(即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华职业社、乡村建设派和无党派人士)。本着“一则团结各党各派,抗拒蒋介石的打击;一则同共产党合作”的目的,父亲怀着
大的
忱,拿
全
的
力投
了民盟的酝酿、筹建及日常工作,在周恩来的支持帮助下,奔走各方,沟通意见,尤其是争取青年党的加盟,我父亲不知与李璜、左舜生打了多少
。
时期的言论,也一贯以这些理论来表明自己的主张。北伐师,我父亲一直在邓先生左右
军到武汉,并
受倚重。邓演达被杀害,父亲继承着邓演达这面旗帜,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第三党几次易名,但都是以邓演达手拟的纲领作为党章的基石。父亲对别人曾说:“要像寡妇守节一样,守住邓先生的
神。”我想,父亲用他的一生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并付
了失败、
放、通缉、被黜
以及凄孤而死的代价。
答:是的,但现在实际上已经把章伯钧遗忘了。记得1981年民盟中央召开了一次纪念建盟40周年的座谈会。母亲就是兴冲冲而去,悲戚戚而归。
问:据我们所知,章伯钧先生不仅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领袖人,而且还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实际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