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苏东坡传 > 第二十七章域外(2/5)

第二十七章域外(2/5)

內地人始終不能征服那些叢林中的居民。官兵一到,他們只要退叢林中,官兵本不想到山中居住,自然不肯。黎民有時因與漢人有爭吵糾紛,也偶會進襲市鎮。有時被商人所欺,在衙門得不到公審判,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此人捉住不放,然后將金錢索回。蘇過后來寫了兩千字一篇長文,論此種情形,並表示對此叢林蠻族無法征服,只有公平相待,公正理。他認為此等土著是老實規矩的百姓,因為官府不替他們主持公,他們才被迫而自行執法。

蘇東坡也許是固執,也許真是克己自製,至少也從未失去那份詼諧輕鬆。僧人參寥派一個小沙彌到海南島去看他,帶有一封信和禮品,並說要親去探望。蘇東坡回信說:"某到貶所半年,幾百遣,更不能細說。大略似靈隱天竺和尚退院后,卻在一個小村院折足襠中泰糙米飯吃,便過一生也得。其餘瘴疾病人,北方何嘗不病,是病皆死得人,何必瘴氣?但若無

嶺南天氣卑濕,地氣蒸褥,而海南為甚。夏秋之無不腐壞者。人非金石,其何能久?然信耳頗有老人百余歲者,八九十者不論也。乃知壽夭無定,習而安之,則冰蠶火鼠皆可以生。吾甚湛然無思,寓此覺于表。使折膠之寒無所施其冽,金之暑無所措其毒。百餘歲豈足哉!被愚老人者初不知此,如蠶鼠生于其中,兀然受之而已。一呼之溫,一之涼,相續無有間斷,雖長生可也。九月二十七日。

但是他那不屈不撓的神和達觀的人生哲學,卻不許他失去人生的快樂。他寫信給朋友說:"尚有此付與造者,聽其運轉行坎止無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優煎。"

這次到海南島,以體的折磨加之于老年人上,這才是放。據蘇東坡說,在島上可以說要什麼沒有什麼。他說:"此間,病無藥,居無室,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大率皆無爾。惟有一幸,無甚瘴也。"

中國人看來,海南島本不適于人居住。在夏天極其濕,氣悶,冬天霧氣很重。秋雨連綿,一切東西無不發黴。一次蘇東坡看見好多白蟻死在他的床上。這種有害于人的氣候,頗使人想到長生之。蘇東坡寫過下面一段文字:

使章停和蘇東坡的其他敵人煩惱的,是他們竟無奈蘇東坡何。在哲宗元符元年(一O九八)十二月十二日,他在日記中寫自己的坎坷說:

在海岸上的市鎮之后,島內居住的黎族,與內地的移民相處並不洽。他們住在熱帶的山上,后來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前,他們為日本效力,訓練叢林戰術。本地人不能讀書寫字,但規矩老實,常受狡詐的漢人欺騙。他們懶于耕種,以打獵為生。像在四川或福建的一分地方一樣、他們也是婦女作,男人在家照顧孩。黎民的婦人在叢林中砍柴,背到市鎮去賣。所有的金屬用如斧、刀、五穀、布、鹽、鹹菜,都自內地輸。他們用烏龜殼和沉香來換,沉香是中國應用甚廣的有名熏香。甚至米也自內地輸,因為當地人只吃芋頭喝白。在冬天自大陸運米船不到時,蘇東坡也得以此維持生活。

嶺外俗皆殺,而海南為甚。客自化載渡海、百尾一舟。遇風不順,渴饑相倚以死者無數,登舟皆哀鳴涕。既至海南,耕者與屠者常相半。病不飲藥,但殺以禱,富者至殺十數。死者不復雲,幸而不死,即歸德于巫。以巫為醫,以為藥。間有飲藥者,巫輒雲神怒,病不可複治。親戚皆為卻藥禁醫,不得門,人皆死而后已。地產沉香。香必以易之。黎人得皆以祭鬼,無脫者,中國人以沉香供佛燎帝求福,此皆燒也,何福之能得?

當地居民非常迷信,患病時由術士看病,沒有醫生。土人治病的唯一辦法是在廟中禱告,殺以祭神。結果,每年由大陸運進不少的專為祭神之用。蘇東坡是佛教徒,設法改變此一風俗,但風俗改變,談何容易,他曾寫過下列文字:

吾始至南海,環視天無際,淒然傷之日:"何時得此島也了"己而思之:天地在積中,九洲在大贏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譬如注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蟻抱草葉求活。已而幹,遇他蟻而泣日:"不意尚能相見爾!"小蟻豈知瞬間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與諸友人小飲后記之。

【1】【2】【3】【4】【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