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有人骗你 > 第八章(2/6)

第八章(2/6)

到了唐代,政治制度更加成熟。如果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那么,唐代宰相则是委员制。当时国家的最议事机关叫政事堂。政府法令、军国大计,须用皇帝诏书颁行的,通通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形成正式文书,送皇帝审批。皇帝同意,则划一敕字,再由政事堂加盖中书省、门下省之章下发。倘若没盖政事堂的印章,诏书即是非法的。哪怕是皇帝审定的诏稿,只要中书省或门下省不同意,就有权将诏书退回重新起草。

近读史书,知皇帝金玉牙之说,大上只是民间附会。至少在清代以前,并不是皇帝随便说句什么话都是圣旨。

可是如今,君已经不君,小人也不怕小人了。十多年前,有些腋下夹着公文包的面人私下传阅着一本书,有时还凑在一起叽哩咕噜,神秘兮兮。“真是一本好书啊,人在官场,不可不读!”原来那是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这就叫人奇怪了。李宗吾先生如果知自己的著作居然成了人们学习厚黑的百科全书,只怕会气得从棺材里爬起来。《厚黑学》先是被人暗地里谈论,后来一会儿公开版,一会儿又被禁了。这真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再后来就放开了,一夜之间,书摊上便满是什么《商场厚黑学》、《际厚黑学》、《情场厚黑学》,好像中国留一个人不厚黑就不心甘似的。不知厚黑者们还有兴趣玩君这个古老的游戏吗?如果还有此雅兴的话,那么“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便成了很有意思的方程式:“无”字后面可视其需要,随意代“厚”、“黑”、“贪”、“假”等等变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西汉的皇室很自律,所谓休养生息就是汉文帝最先提来的,后来历朝皇帝多有效法者。汉代有内朝、外朝之分,内朝即皇室,外朝即政府。皇室和政府职权上有划分,即便财政收也是“分税制”大司农的收归政府支,少府的收归皇室支。皇室是不能随便糟蹋纳税人的钱的。这规矩,后来历代大沿用。汉初皇帝的私人办公厅只有尚书四人,而且多帮皇帝理事务工作,政务职权有限;然而作为政府首脑的宰相,属下却有十三个门,时称十三曹,机构比皇帝亲自掌的庞大多了。当时各曹相当于现代各委办,比方奏曹相当于中央政府办公厅,词曹相当于最法院,尉曹相当于,兵曹相当于国防,贼曹相当于公安,等等。国家有什么大事,皇帝并不可以随便叫边的尚书起草个圣旨,就诏告天下。诏书不过是以皇帝名义下发的政府文件,的技术作得由政府首脑宰相负责。皇帝和宰相之间便有制衡,诏书也就不至于胡来。当然,也有皇帝独裁的,也有宰相专权的,那多是个人原因或个别现象,并且是有悖制度或法理的。

诏书的变迁王跃文

既如此,小人看得明白,便不再脸红,不再胆虚,不再费心思为自己找什么圣训。他们偶尔也看见边有真正的君,就同几个意气相投者凑在一起,掩嘴而笑:让他去吧。

盗贼们犯科,从来不去想什么君小人的大理。他们常常夜里撬门室,在劫人钱财的时候,也伏在人家屋梁上顺便看些人间闹剧,自然也看到了君们黑夜里的派。他们见识多了,发现天下不少君同自己原是一类。这群人便欣欣然接受了“梁上君”的雅称。

聪明,因为越到后来他们越能集历代帝王术之大成;君们却一直那么傻下去,因为他们一例地效法圣贤之。所以,朱元璋就比李世民聪明,解缙却比魏征蠢。君们多是斯文人,没有“武死战”的福份,就慨然宣言要“文死谏”一代一代的君就像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

宋代仍袭旧制,但较之唐代,则削减了相权。唐代的皇帝诏书是先由宰相负责在政事堂议定诏稿,书面呈送皇帝用印,皇帝行使的只是同意权。而宋代则先由宰相初拟意见,面呈皇帝,退而起草,再呈皇帝终审。程序变了,皇帝事先发言权就扩大了。即便如此,皇帝仍不可独裁。宋太祖二年,三位宰相同时离职了,皇帝要任命赵普当新宰相。但皇帝不能下达没有宰相副署的诏书,还真难煞了赵匡胤。文武百官争吵了好大阵,才勉寻了个变通办法,由开封府尹会同一批相当级别的“”共同在诏书上画了押。不过皇帝越到后来越聪明,知儿扩大自己的权力。比方宋代以前,宰相同皇帝商量事情,可以在皇帝边坐下来。但赵匡胤存了些心机,据说当新任宰相赵普第一次朝见他时,他示意太监把边的座位搬走了。赵普只好

【1】【2】【3】【4】【5】【6】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