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
真是难住我了,我哪里晓得写诗?天井中间烧着一堆大火,青烟直上云宵。通哥的桌子放在火堆的一角,他正埋头改诗。大老官同李书记几个人围着火堆烤火,说着社员写诗的事。大老官说:“县里对我们工作是肯定的,我们要抓紧时间把每户一首诗搞出来,搞个社员赛诗会。”
“搞社员赛诗会,能不能把县委向书记请来?”李书记问。
“向书记肯定会来的,我去请示汇报。”大老官说。我当时还不晓得县委向书记同大老官阿娘的事,也就没有在意他的脸色。我正在想诗哩。通哥平日骂不会做作业的同学只晓得望天花板,可我这会儿坐在天井中间,只能望着天空了。今日是冬日里难得的晴天,空中的白云像大团大团的棉花,慢慢从天井北边角上飞到南边角上。
我突然想起,腊梅的拖拉机没油都可以自家跑,我何不把天上的白云拿来做棉花呢?可我有了这个想法,也写不出诗来。我看见别人写的诗都押韵,每句的字数也都一样多。我冥思苦想了老半日,才麻着胆子走到通哥跟前,说:“通哥,我想了几句。”
通哥放下笔,望着我:“说给我听…听?”
我的脸涮地红了,心里怦怦跳。我壮着胆子,说:“我顺着彩虹飞上天,神仙问我我不回答。我没有功夫回答他,我正忙着晒棉花!”
通哥吃惊的望着,说:“六坨你是神…童啊!好,真好,我给你稍…微改改!”通哥皱着眉,不一会儿,提笔写道:农民伯伯去天宫,踩着彩虹上九重。神仙问话没空答,社员忙着晒棉花。
“刘…组长,李书…记,六坨是个神…童哩!”通哥喊道。
大老官接过通哥递上的诗,同李书记凑在一起念了念,都怀疑地望着我。“真是你写的?”大老官问。
“我是说的飞上天,通哥改成上九重。我说我正忙着晒棉花,通哥改成社员忙着晒棉花。”我说。
“你几岁了?上几年级?”李书记问。
我回答说:“九岁了,三年级。”
“九岁?神童,真是神童!马上打发人把六坨的诗送到县里去!”大老官叫唤着工作组的人。有个年轻干部从楼上下来,拿着诗稿看看,推着单车就要走。大老官突然想起:“对了,叫六坨自家抄写一遍,带他自家抄写的原稿去!”
我整个人就像中了邪,恍恍惚惚。我趴在桌上抄诗,一堆大人围着看。我紧张得要死,出了身老汗。有人摇头叹服:“真是聪明,九岁小伢儿的诗,这么好,我们大人都写不出。”我抄完诗,回头看看通哥,他独个儿蹲在火堆旁烤火。大老官望望通哥,脸上满是笑容,对李书记说:“老李,我们这个点,会出成绩的!”
我捱到很晚才回去,爸爸妈妈早听说我写诗的事了。“真是你自家写的吗?”妈妈问我。“当然是我自家写的,通哥、大老官、李书记都在场。”我说。不晓得怎么回事,我没有说起通哥帮着修改了。
我刚端起碗吃饭,就听见广播里说道:“世界上有神童吗?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里成长起来的儿童,不是神童,胜似神童。下面广播一首九岁小朋友的诗,请听!”接下来念我那四句诗的是个小女孩,她念得真好,我真不相信这诗是我写的。小女孩念完,又是大人的声音,整个儿都在说这诗短小精悍,写得太好了。“作者运用了革命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农村棉花丰收的景象。棉花多得像天上的云,神仙都为之惊讶,多么生动的神来之笔!”
爸爸妈妈嘴里含着饭,都停在那儿不敢嚼,生怕听漏一个字。爸爸拿筷子轻轻敲了下我的脑袋,笑得合不扰嘴,说:“舒通平日总夸你聪明,我就是看不出。还真要得啊!”我成了小诗人,感觉非常的好。不论走到哪里,大人都夸我。小伢儿们也羡慕,老问我这诗是怎么想出来的。
十六
通哥和工作组忙了好久,家家户户都有诗了。学堂也开学了。通哥没有去学堂上课,他要准备赛诗会。他的课都由别的老师代了。有个白天,祠堂门口扎了松枝做成的彩拱门,上面挂着的红绸布上写着“学习小靳庄社员赛诗会”学堂不上课,同学们早早地就坐到了天井里。社员们比以往任何会议都听打招呼,他们家家户户都要上台。
听得汽车喇叭响,晓得县委向书记来了。果然,一个胖子披着军大衣进来了,他身后跟着大老官刘组长、公社李书记,还有几个不晓得是什么人。我猜那个胖子肯定就是向书记。俊叔站在楼梯口招呼着,向书记就领着人上楼了,走到主席台上坐下来。
大老官拿起话筒,站着说:“县委向书记对我们点上学习小靳庄活动非常重视,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今天的群众赛诗会。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向书记作指示!”
大老官说完,把话筒端端正正放在向书记面前,自家退到后面座位上坐下。向书记清清嗓子,说:“社员同志们,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任何人类奇迹都可以创造!两千多年前,中国诞生了一部诗歌集,叫《诗经》,总共收录了三百零五首诗。这是中国古人千百年创作诗歌的总和。但是今天,我们大队三百二十五户,不到两个月时间,每家每户都创作了一首诗,有的户还创作了两首、三首,总数达到四百零五首,比《诗经》整整多出一百首!如果我们全县每个村都像点上一样,那将是怎样的景象?那是诗的海洋!”向书记下面的话我就听得不太懂了。他讲儒法斗争史,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讲起,一直讲到林彪。我瞟了眼坐在后面的大老官,他总是微笑着望着向书记的后脑勺,好像那里也长着双眼睛,正同他打招呼。向书记讲完,赛诗会开始。早就同社员群众打过招呼的,赛诗会上不点名,大家要争先恐后上台,气氛搞得热热闹闹的。但是,大老官宣布赛诗会开始了,没有一个人敢上去打头炮。场面有些难看,急死了大老官、公社李书记和俊叔。这时,通哥在戏台角上,朝我眨眼睛。我明白他的意思,猛着胆子站了起来,小跑着上了戏台。站在台上打招呼的阳秋萍忙把话筒递了过来。我双手有些打颤,喉咙发干。
“我,我,”我结巴了两声,终于喊了出来“诗一首,题目是《晒棉花》。”我就像放鞭炮,自家都还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就把四句诗念完了。台下拼命鼓掌。我刚要下来,听到向书记喊道:“小朋友,我还没听清楚哩,再念一遍,慢些念。”
我不晓得转过身去,就背对着台下,望着向书记念了起来:“农民伯伯去天宫,踩着彩虹上九重。神仙问话没空答,社员忙着晒棉花。”
向书记高兴地笑了起来,问我几岁了,诗是不是我自家写的,然后连声说好。
我打响了头一炮,就没人害怕了。上去几个人之后,楼梯口竟然排着队了。每家每户都推选自家最有文化的人上台,大家都有争面子的意思。
赛诗会后,向书记召集几个群众代表开会。我居然被喊去开会了,这是我平生头一回参加大人的会议。通哥、腊梅也在会上。向书记表扬大家几句,就说了他的想法:“社员同志们,群众写诗,这是个新生事物。我们不光要人人写,家家写,还要树典型。你们这里是县里的点,应该产生代表县里水平的农民诗人。”
俊叔问:“向书记,舒通是民办老师,算不算农民?”
向书记说:“当然算农民呀?”
俊叔说:“民办老师算农民的话,我个人觉得推舒通比较合适。”
“哪位是舒通?”向书记问。
“是…我!”通哥回答。
向书记望望舒通,说:“你,结巴?”
通哥答道:“结…巴。”
向书记说:“作为农民诗人推出来,有时候免不了要登台朗诵,结巴只怕不妥。”
俊叔说:“他读书一点儿也不结巴。”
向书记问:“你自家写的诗是什么?”
舒通说:“社员挑担桥上过,河水猛涨三尺多;要问这是为什么,一个红薯滚下河。”
“哈哈哈哈!”向书记高声大笑“这个红薯可真大啊!好啊,有气魄。刚才怎么没见你上台念呀?”
通哥说:“我家的诗是我妈…妈上台念的,我妈妈自…家写的。起床起得早,雄鸡吵醒了。叫声大娘哟,今后你报晓。收工收得晏,天天是大战。社员豪情高,为国做贡献。”
“哦,你妈妈的诗写得好。”向书记说。
“舒通念书不结巴,这是真的,”大老官刘组长说“不过,我觉得要有代表性,不如推舒腊梅同志。她是拖拉机司机,又是女同志。”
李书记说:“我同意。”
腊梅低着头,脚在地上不停地划着。
“可不可以推这个小朋友呢?”向书记问。
我听了脑子嗡地响了起来,像被哪个敲了一下。
通哥马上说:“不要推…六坨,读…书要紧。”
向书记说:“你这个认识就有问题了,写诗怎么会影响读书?”
通哥说:“我说要推就推腊梅,不然最好推不识字的,更是新生事物。”
大老官严肃起来:“舒通你这是什么意思?说风凉话?你这个人就是喜欢翘尾巴。”
腊梅的脸涮地绯红,嘴巴噘得老高,瞪着别处。
通哥说:“我哪…是说风凉话?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文化人记…录整理,自…古都有…的事啊。”
向书记说:“舒通倒是个有见识的人,他说得有道理。我们这里只是征求群众意见,最后我们几个留下来研究研究。你们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