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走开,而见它依然厚皮赖脸地纠缠着它们的母鸭时,终于忍无可忍地围上来,用它们的扁嘴将它撵出了鸭群。
昏了头的嘎鱼家的公鸭,这才想起自己的鸭群,朝大麦地游来。
公鸭已经越来越近了。青铜站了起来,这时,他发现,这只公鸭身上的羽毛颜色*,太像那只野公鸭身上的羽毛了。
公鸭在游过青铜所在的位置时,速度很快。
青铜在岸上跟着它。
当公鸭快游到大麦地村前时,青铜扑通跳进河里。
公鸭扑着翅膀向前逃窜,嘎嘎叫着。
青铜没有立即露出水面,而是扎了一个猛子。他露出水面时,离公鸭只有一丈远。他向公鸭直游过去,公鸭就扑着翅膀逃跑。这样的追逐,在河面上进行了很长时间。青铜没有力气,几次要沉入水中。但还是从下沉中挣扎出水面,继续朝公鸭追去。
大麦地村的一群孩子看见了,就在岸上观望着。
青铜再一次沉入水中,他睁大眼睛朝天空看着,看到的却是水中的太阳——太阳在水中似乎溶化了,水成了金水。他不由自主地下沉着,不久,双脚碰到了水草。他感觉到水草在缠绕着他的双脚,大吃一惊,奋力蹬动双腿,又向上浮起。他又看到了溶化于水中的太阳。他仰着面孔,朝着太阳,再向上浮了一会儿,他看到了一对正在划动着的金黄色*的鸭蹼。他掌握好身体之后,一伸手,居然将两条鸭腿同时抓在了手中。
公鸭拼命扇动翅膀。
青铜浮出水面,抓着公鸭游到岸边。他除了勉强抓住公鸭外,就再也没有一丝力气了。他抓着公鸭,在河滩上躺下了。那只公鸭也已经没有力气,不再挣扎,只是大张着嘴在喘气。
有个放羊的孩子路过学校,见到葵花,告诉她:“你哥抓住了嘎鱼家那只公鸭。”
葵花一听,忘记了还要上课,转身就往村里跑。
青铜觉得身上有了力气后,就抱了那只公鸭,走进了一条村巷,他从巷子的这一头,走到巷子的那一头,慢慢地走,也不看人。
公鸭显得很配合,乖乖地由青铜抱着。
人们已经从午睡中醒来,正往外走,许多人看到了抱着公鸭的青铜。
走了一条村巷,再走一条村巷。
天气非常炎热,狗在树阴*下吐着长舌,喘着气。
青铜抱着那么重一只鸭,身体又很虚弱,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
葵花来了。她明白哥哥要干什么:他要告诉大麦地的每一个人,他没有偷嘎鱼家的鸭!她像尾巴一般,跟在了青铜的身后。
青铜抱着嘎鱼家的公鸭,默默地走着。人们看到了,就都站住。村巷里,就只有青铜兄妹俩的足音。这足音,敲打着大麦地人的心。
一个老奶奶端上一瓢清凉的水,将青铜拦下了:“孩子,我们知道啦,你没有偷嘎鱼家的鸭。乖孩子,听奶奶的话,别再走了。”她要青铜喝口水。青铜不肯喝,抱着公鸭继续走。老奶奶就把一瓢水交给了葵花。葵花感激地望着老奶奶,接过水瓢,捧在手中,跟在青铜的身后。清水在水瓢里晃动,天空与房屋也在水中晃动。
走完了大麦地的所有的村巷之后,青铜低下头,将脸埋进葵花手中的水瓢,一口气将瓢中的水全部喝尽了。
有许多人围了过来。
青铜抱着公鸭,走到河边,将公鸭轻轻向空中一扔,公鸭扑了一阵翅膀,落进了大河…
有消息传来,粮船被上游的几个村庄哄抢一空。
这个消息,给翘首期盼的大麦地人一个沉重的打击。
大麦地就快要坚持不住了。已经有几个人饿倒了。
人们不再去大河边眺望粮船了。大麦地开始显得有点儿死气沉沉。
大麦地人走路,腰有点儿弯了,一个个懒得说话,即使说话,也是蚊子哼哼一般。大麦地不唱歌了,不演戏了,不再聚拢在一起听说书了,不嬉闹,甚至不打架了。许多人开始没完没了地睡觉,仿佛要一口气睡上百年、千年。
大麦地的狗都瘪着肚皮,在村巷里走动时,东摇西晃。
村长紧张了,勒紧裤带。在村巷里,大声吼叫着:“起来!起来!”
他把大麦地的男女老少都哄到村前的那块空地上,让他们排好队,让小学校的一个女教师带领大家唱歌。唱的都是些雄壮有力的歌。村长的嗓音很难听,但他却带头唱,唱得比谁都响。有时,他会停下来,察看那些村民,见唱得不卖力的,他会骂一句很难听的脏话,让那个人提起神来唱歌。他叫喊着:“熊样!把腰杆挺直了!挺直了!挺成一棵树!”
于是,高高矮矮的大麦地人,都挺成了一棵一棵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