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不了。有人跟天津见过奥老大,穿着咱解放军的军装,听说还当了个排长哩!”
“奥金从不打我们。他就是教我们念经,带着我们外
念经去。”
话。那位领导全然不了解喇嘛是怎样生活的,提的问题,似乎全是从一
简单化的猜想
发,使薛永全
到惊讶;而薛永全那老老实实的回答,反过来又引起了对方更
烈的惊奇。他们之间的谈话有一段是这样的:
“他跟我们一块儿念。那时候阔人家办丧事,一般都要请两三棚经。再阔的请四棚,和尚一棚、喇嘛一棚、
士一棚、尼姑一棚。最阔的请五棚,和尚加一棚。念经全是坐着念。上午八
多钟一到就念,念一个来钟
,上午三遍,下午一
以后,再来两遍。”
“听你这么一说,你们当年过得倒不错哩!”
“你掏心里话,究竟是解放前好呢还是现在好?”
薛永全的这认识,听起来是肤浅的,然而却是稳定而
实的。在以后充任国家售货员的工作中,他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心满意足,无所奢求。为了让薛纪跃“
替”他在两年前办了退休手续,后来便到一所仓库充任看守挣“补差”在那看守的岗位上,他依然保持着那样一
心境和工作态度,他觉得这样的日
应当知足。因此,即使在最易于沉
冥想的时间里,他意识的潜
中,也很少浮现
往昔喇嘛生涯中的那些斑驳陆离的画面,而更多的是为将来真正退休后的生活,
多
彩丰富的揣想,比如一大缸带斑
纹的
带“神仙鱼”在悠悠游动,一只开了嘴的画眉在装妥铜钩的圆笼中嘤嘤鸣啭,一对油褐饱满的
桃在手掌中咯咯打转等等。
“念经的时候他是不是坐一边歇着,主要让你们小喇嘛站着念去?”
“我们能得着。奥金领着念,他叫‘正座’,他多拿半份钱。比如我们得三块,他得四块五。”
“你不觉得那是剥削吗?他为什么拿那么多呢?”
“倒没觉得他剥削了咱。咱的经是他教的呀。《归一经》、《白度母》、《绿度母》、《心经》他都给教会了。还有《供师经》,特长,他也给教会了。他还教会了我‘刚咚’①。那是从西藏传来的喇叭,两米多长,只能发两个音,一个
音,一个低音。没
力气还
不响哩!”
“这是真的吗?奥金倒也这么跟我们说过,可他那大儿
怎么不回来找他?也没封信来?”
“还用说吗?当然解放了好哇!最起码的,提着粮袋往粮店去,这心里踏实了不是?”
“老喇嘛奥金是不是常常欺压你们小喇嘛?他打你打得厉害吗?”
此刻薛师傅在门等着那迎亲的小轿车来,心中毕竟不免小有
慨。
持要小轿车的是老伴。他理解她的心情。直到这几年还总有人问他:“嘿,喇嘛跟和尚不一样,许娶媳妇,对不?”他只是和蔼地
肯定着,心里却觉得问话的人少见多怪,岂止当了喇嘛许娶媳妇,娶了媳妇的人也可以当喇嘛啊。他自己不就是这样吗?还没到隆福寺,正在那绢
行里当徒弟时,才17岁,他就娶媳妇了。媳妇是父亲给说定的——岳父原是跟父亲一样拉排
车的,后来换了个好
的事由,在
“主家给的钱,你们小喇嘛能得着吗?都让那奥金独吞了吧?”
“倒是不挨打受骂。可后来那票不值钱,
面都一天涨好几回价,甭说我们是勒
腰带过日
,奥金
也不宽绰,所以他那大儿
跑
城去,参加了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