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我将每年一次去你那里。”他喃喃地说。
“从此,我将每年一次去你那里。”她喃喃地说。
第二天的太没有升起,雾化成了细雨,地洒了一日。于是,大家便在会议室里讨论,讨论文学的事情。
彩的语言似乎已经说尽,不觉有些沉闷。即使有那么两三个好辩的人,终也掀不起
。冒雨赶到疗养所的编辑记者们,
地望着作家们的嘴,企望着从那里猝然地吐
金玉良言。可是
上天保佑,他们都来了庐山,庐山多么好啊!竟给了他们所期望又所不期望的那么多。雾缭绕着他们的胳膊与,从他们
贴着的
躯之间穿透过去,他们
贴着的
躯竟还留下了
隙。雾贴着
肤,反倒有了
意。多亏有了雾,他们才能这样尽情尽
。
岁了,一问倒吓了一,他竟是十岁,又问他读书没有,在哪里读书,有无兄弟
妹,等等。她和蔼地问话,然后专心地听他回答。他则在另外一张茶桌上与人讨论三叠泉,是否真如人们常说的“不到三叠泉便是不到庐山”有人说不见得,他却说得很肯定,并列
理由,理由是庐山早已被人踩平,唯有这一
尚是庐山真面目。他们各自与各自的对象说着各自的话题,其实他们依然是在对话,以他们各自的话题,
行着既远又近的对话。有时候,对话是不需要相对的内容和相对的形式的。从此以后,他们将无时无刻不在对话,他们的对话使其他一切的对话都变得意义非凡了,有了新鲜的趣味。她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他,无论他在场还是不在场;他的每一句话也都是为她,也无论她在场还是不在场。而他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对话似乎极相似于座谈会上的发言,都是急于说话与表达,都是不关心别人的发言与表达,他们只关注自己向对方说什么,而不关注对方向自己说什么,除非对方说的正是自己,如是这样,他们便加倍地关心,百听不厌,以至再听不见别的了。他们只关心着自己,只注意着自己,他们其实是在自我对话,对方于自己都是个虚拟的听众。因此,他们之间其实是比与别人之间更无法
,比与别人之间更隔
的,因为他们彼此都太急于向对方表达,而与别人一起,礼貌与教养便会来限制他们。他们时时刻刻地
行谈话,时时刻刻地落空这谈话。可是,不
这一切,他们心里是充实得多,也
闹得多了。
从此,他们将每年一次去彼此居住的城市里去,他们将这样一年复一年地度过余生。他们竟想了“余生”这个词,想到的时候,很悲壮,也很苍凉,因为他们明知,他们还有着比他们的有生或许还更长的“余生”所以才能这么大胆而慷慨地去想。这时候,他们倒有些像孩
了,反正,有夜
与雾气的遮蔽,他们尽可以不害羞地,厚着脸
说一些与他们年纪经历都不符的蠢话,人有时候是极想重温一下童贞的,尽
不合时宜。他们互相探询着对方究竟
着自己的什么,然后又都说
是不要理由的。
不需要理由这句话被他们彼此重复了多遍,这样他们便都为自己找着了理由。
他们互相之间最最切实最最质的
,便是那个吻了。她时时觉着额上的灼
,如烙印一般烙在了正中,她不敢用手去摸它,似乎一摸就会被人觉察了什么,而又会被摸坏了
儿什么。她无比地激动,同时不无
作地痛苦,她要将这烙痕变成一个红A字,如霍桑的小说那样。而那烙痕则顾自激动地灼
着。那烙痕于他是在
上了。他用凉茶去冰那烙痕,那烙痕却把茶熨
了。他有些不安了,向来沉着的他竟有些不安了。他不敢用
去添它,生怕灼了
,又怕添去了些什么。他
烟,用
衔着烟,却觉得烟卷与
之间隔
着。他们都有些僵了似的,以他们的额与
负了什么东西,为它所累,其实是怕遗落了它,是要小心地保存着它。直到这一天即将过完的时候,他们终于找到了机会,溜
疗养所,走
雾之中,拥抱着,用成千上万个
吻溶化了,安抚平了,
地铭刻
了心里。他们胆战心惊又不顾所以地抱吻着,其实
雾将他们遮蔽得严严实实,不会有一只
睛能穿透这蒙蔽。他们终于走
了雾障,雾障后面确有着另一个世界。
“上天保佑,你也来了庐山。”她喃喃地说。
“上天保佑,你也来了庐山。”他喃喃地说。
雾障是那么厚重,他们谁也看不清了,甚至连对象的面目都有些模糊,他们坐在公路边的冰凉的石台上,长久地不安分地搂抱着,雾气充满在他们之间的每一空隙里,弯弯曲曲地隔离着他们,后来,它竟穿透了他们的全
,他们觉得被溶化了,溶
了雾气,行动说话都有些飘忽,他们好像不再是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