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信息传到丘脑,转为脑的语言,再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处理区,整理成感觉,形成认知和意义,再传到情感中枢,决定如何反应,再通知其它脑区和全身。通常的情况确实如此,这意味着,杏仁核是依靠来自大脑皮层的指令来决定情绪反应。
勒杜克斯的革命性发现是,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丘脑到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他找到了我们以前没有发现的丘脑直达杏仁核的一小绺神经元。这样,杏仁核抢先于大脑皮层的处理过程,激发出情绪反应与相应的行为反应方式,先斩了再说。
勒杜克斯用实验证明了杏仁核处理过我们从未意识到的印象和记忆。他以极快的速度在试验者眼前闪过图形,试验者根本没有察觉,可是之后,他们会偏好其中的一些很奇特的图形,也就是说,我们在最初的几分之一秒,已经记得内容并决定了喜欢与否,情绪可以独立于理智之外。
至于海马回,则是一个情境记忆库,用来进行信息的比对,例如,关着的狼与荒野中的狼,意义不一样。海马回管的是客观事实,杏仁核则负责情绪意义,同时也是掌管恐惧感的中枢。如果只留下海马回而切掉杏仁核,我们在荒野中遇到一只狼不会感到恐惧,只是明白它没有被关着而已。又如果有人用一把枪顶在你脑袋上,你会思考出这是一件危险的事,但就是无法感到恐惧,做不出恐惧的反应和表情,同时也不能辨认别人的恐惧表情,于是枪响了。这是不是很危险?
杏仁核主管情绪记忆与意义。切除了杏仁核,我们也就没有所谓的情绪了,会对人失去兴趣,甚至会不认识自己的母亲,所渭“绝情”也没有恐惧与愤怒,所谓“绝义”甚至不会情绪性地流泪。虽然对话能力并不会失去,但生命可以说已经失去意义。
杏仁核掌管的恐惧,在动物进化中地位特殊,分量吃重,因为它决定了动物在生死存亡之际的反应,战还是逃。
杏仁核储存情绪记忆,当新的刺激出现,它就将之比对过去的记忆,新的刺激里只要有一项要素与过去相仿佛便算符合,它就开始按照记忆了的情绪经验启动行为。例如我们讨厌过一个人,以后只要这个人出现,我们不必思考就讨厌他或她。勒杜克斯称此为“认识前的情绪”
这样,虽然杏仁核的反应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但在一个变化迅速的环境里,我们不免会受到误导。因为一,很可能旧的情绪记忆相对新的刺激已经过时;二,杏仁核的反应虽然快,但失之草率。
我们的童年时期,是杏仁核开始大量储存情绪记忆的时期,这也就是一个人的童年经验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原因。一个成人,在事件发生时,最先出现的情绪常常就是他的杏仁核里童年就储存下来的情绪模式。你可以明白,父母常在小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动手,小孩子虽然小到还抱着奶瓶,但他已经“看”在杏仁核里了,他只是还不能思考这个记忆。这也就是最危险的。虐待,娇宠,虚伪,等等等等,小孩子将来有的好受了。前些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发生中国留学生卢刚杀人事件,是一个典型的EQ出了问题的例子,因为卢刚的IQ没有问题。童年,少年处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他们的杏仁核,就是国家的情绪命运,跟着感觉走?
如果你还记得我在《爱情与化学》里介绍过的前额叶,你就知道事情还有补救。前额叶主司压抑,它的理性作用可以调节杏仁核的“冲动”前额叶会在刺激的瞬间对各种可能进行评估,选出最佳决策,再策动行为。
这就是最基本的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