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家门就是上客,除了香烟和茶水,还有一张真诚的笑脸,都是少不得的。她是个善心人,知道人不求人一般高的道理,人家上门,实属不得已,是有求于自己的丈夫,早就矮了三分,你如果烟茶不语,还青着一张冷脸,就叫人难堪了。尤其是冯国富做上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后,上门的人更多了,家里难得有几时安宁,陈静如都能不厌其烦,对每位客人笑脸相迎。要知道,来找组织部领导的人,绝对不是闲得无聊,串门凑热闹,无非是想进步,弄顶帽子戴戴。帽子有职数管着,不是谁想戴就戴得上的,何况一些含金量高的帽子都握在市委主要领导手里,冯国富不可能满足每一个求帽人,弄不好就会得罪人。好在冯国富从县委组织部长干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十多年的组织工作做下来,性格变得柔韧,对什么人都能应付裕如。然而谁的韧性总有个限度,冯国富也有受不了的时候,会无意间伤及人家。不过人都是理智的,他们对冯国富再有想法,却忘不了陈静如的真诚,心里渐渐能平衡下来。这恐怕就是冯国富在常务副部长显位上的时间不短,口碑却还算不错的真正原因了。古人早就有言,妻贤夫祸少,在这上面,冯国富确实叨了陈静如不少光。
陈静如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打过客人招呼,马上就会离开,不影响客人说话。过去冯国富是组织部领导,组织部的人也好,外单位的人也罢,来找丈夫,自然是与组织有关的事。组织上的事不是随便哪个都可以知道的,不该你知道的你知道了去,那还不违反了组织原则?人们的印象里,女人肚量小,话在肚子里藏不住,组织上没最后确定的事被你传得满城风雨,对组织和当事人都不利。何况如今的人都有这么个特长,特别懂得维护领导尊严,维护领导尊严最直接最见效的办法,就是装聋卖痴,以自己的弱智显示领导的高明。装扮和卖弄出来的东西难免虚假,旁人在场,总有些不太自在。陈静如如此善解人意,早早回避,客人对她心存感激,也就毫不足怪了。
冯国富离开组织部后,家里安静多了,偶尔有人上门,也不再是来求冯国富的,陈静如没必要那样太当回事。可习惯成自然,她还是那么客气。今天见李总进了屋,少不了又是烟茶伺候。冯国富手里没有官帽,李总又私企老板一个,自然不是冲着官帽来的,却终究是点头哈腰贴着冯国富屁股进的门,底气明显有些不足,陈静如一烟一茶一笑,确实壮了他不少胆子,心里自然感恩不尽。
李总忍不住说起陈静如的好来。冯国富只笑笑,没有出声。
李总又无话找话说了些闲事,这才道明来意:“下山时,朱秘书长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转呈冯主席撰写佛联的润笔。一路有人,到了车上,又有小曹在旁边,所以不便拿出来,只好跟到了贵府。”然后拿出一个大信封,轻轻放到茶几上,起身走人。
信封不薄,也不知数额有多大。
“才十个字,写得又不怎么样,哪好意思拿润笔?”冯国富说着,要拿了信封还给李总。李总早已弹到门外,带上门,往楼下直奔。
其实冯国富只想客气客气,并不一定要退信封给李总。听着咚咚咚的脚步声自楼头渐渐小将下去,便将信封拿到手上,低头端详起来。自离开组织部后,再没机会拿过别人的好处,今天好不容易有人送钱上门,冯国富心里还多少有些窃喜。要在过去,不时有人朝贡,神经变得麻木,对这种送上门的好处还有些不以为然。人就是这样,物以稀为贵,常得好处,也就不足为奇,偶而得之,难免动心。当然今天这个信封,跟别的好处不太相同,究竟是自己劳动所得,来得正当,属于合法收入。
信封有些沉,冯国富估计起码有三两千。自己已不在显位,撰两句佛联,还这么值钱,冯国富不禁得意起来。不想打开信封,全是崭新的百元大钞,不知是几个三两千。
一数,竟有一万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