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商业化的东西我不喜,人也好歌也好电影也好,因为喜
的人多,人一多
价就掉了。“
以稀为贵”嘛。幽兰绽空谷,雪莲傲山巅;狗尾
草到
都是,却没有人把它
在
瓶里。
信我的神经搭错了。
朴树的歌很内敛,同时又有向外突围的趋势。他的声音纯粹就是一个大男孩嗓音,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我甚至可以听他有些地方气息错了。但这
原始朴实的声音常常给我质朴而厚重的
动。
朴树·那些儿
窦唯·幻听
我听朴树的时候会想起村上树。也许是因为他们都一直在讲述“伤
而优
的青
,多情而孤独的年代”吧,只不过一个以音
暑假结束,我背着空书包去报名。我随心所地走在冒着
气的
泥
路上,听着《拉萨谣》。四十八层的广电大厦刚刚落成,公车票价涨到三块,对面走过来的女生长得不错,围着西瓜飞的苍蝇很浅薄。整个社会如
沙般变化不止,惟独我依旧固执而近乎病态地
着西藏和那个西藏女人。
窦唯的音乐应该是属于夜晚的。我喜关掉所有的灯,拉上窗帘,然后抱着
静静地听,然后我会想起“天籁低回”这个词语。窦唯的音乐给人一
末夏初的味
,
漉漉的,光
而
致,清淡之中
草发芽,伤
怒放。
我一生向你问过一次路/你一生向我挥过一次手吗?
窦唯对音乐很执著甚至固执。他认为歌词无足轻重,所以从《山河》开始他一
一
蜕变,到《幻听》时,歌词已经退化为音乐的一
分了,同鼓声、琴声、吉他声一样。他甚至使用自己造的字以便营造更多的意象。这正应了崔健的话:“语言到
来都是障碍。”这
勇气令我折服。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朴树不太懂得人情世故,有像桃
源里的人。对着照相机不懂得摆POSE,唱歌不带动作,上台领奖不懂得要
谢公司,说声“谢谢大家”就下去了。孩
啊孩
!
那一个暑假我闷在家里翻来覆去地想西藏。醉人的青稞酒温的氆氇,闪亮的酥油灯光
的转经筒,圣洁的菩萨虔诚的佛,怒放的格桑
飞扬的哈达,难
我们的结局只能是
一个可怜的孩,我只能这样定义朴树。说这话让人觉得好像我是个饱经风雨
穿世事的得
僧。天知
我比朴树小多少。
朴树说他有自闭,他更喜
唱而不喜
说。他觉得音乐亲
而人群冷漠动
善良人类危险。他用长发遮住
睛是为了“不把这世界看得太清楚”他是为一些人一些事而不是为自己生活“艰难而
动,幸福并且疼痛”
窦唯专辑的封面与歌名都很有诱惑力。封面大多是氤氲模糊的
墨画,
彩一定要暗,
觉一定要幻。很多时候画面的内涵都是由买者的主观意愿决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歌名曾让我痴迷得近乎中毒,一些很朴素很民族的东西被单独提
来之后,其内在的张力排山倒海。如:《
空山》,《山河
》,《三月
天》,《
游》,《幻听》,《竹叶青》,《序·玉楼
·临江仙》…
我喜窦唯,也喜
王菲。矛盾在哪里?我看不
。
我问别人知不知窦唯,别人都会说:“知
,王菲的老公嘛!”这
回答实在让我哭笑不得。这是一
世俗的悲哀。同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著名艺术家之
×××”“著名烈士之女×××”等等等等。人格
尚者以此为耻,人格低下者以此为荣。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尚是
尚者的墓志铭。”相信明
人早已读
了其中的无奈和悲哀。现在暂且不谈窦唯的人格
尚与否,总之窦唯对这
现象是不满意的,这也很可能是他与王菲最后决裂的原因之一。好了,就此打住,再说下去就太八卦,与那些
边新闻记者无异了。其实我都耻于称他们为记者,人家有没有女朋友,离不离婚,买什么牌
的衣服,用什么样的
桶关他们
事呀。如果就写
来的文字的存在价值而言,也许我比他们更像记者。
但王菲是个例外。例外的意思通常就是独特。王菲的唱功不容置疑,一首普通的《红豆》也可以唱成传世经典。她的音本来很清丽,但却常常唱
慵懒的
觉,迷迷糊糊地拉着你走遍尘世。说她小女人也好新人类也罢,她既然能在商业化音乐中异军突起,成为我的“例外”那她就自然有成为例外的条件。
我的同学有奇怪的理论:喜
王菲的人就不会喜
窦唯,反之亦然。这叫什么理论呀?也许你称它为理论它自己都不好意思。
王菲·当时的月亮
至于那条件是什么就不是我所能讲得清楚的。